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增生治療恢復正常步態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57歲邱女士住家沒有電梯,床鋪沒有床架而直接置於地板,加上她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不時有軟腳情形,初期以為是關節退化,直到疼痛加劇,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檢查,醫師發現她是過度使用膝蓋,導致後十字韌帶受損,透過增生療法PRP注射治療,3個月左右她已經能夠不靠拐杖正常行走,走路速度也回復正常。
復健科醫師吳柏陞說,慢性受損初期,病人大多覺得膝蓋軟軟、卡卡的,卻無法具體說出不適的點,加上位置較深按壓不到,就醫也難以診斷,容易被誤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必須仰賴理學檢查檢視是否有外觀上、運動時的異常;透過超音波檢查韌帶有無受傷、腫脹,必要時則可配合核磁共振確認整個膝關節結構是否正常。
單純後十字韌帶急性損傷的治療以固定、冰敷、吃止痛藥、復健等保守為主,若是合併其他損傷,也需要評估是否以手術介入,而一般慢性損傷,則能用增生療法治療。
吳柏陞指出,增生治療是透過超音波導引,將藥物注射到受傷部位,引起受傷的組織輕微發炎,促使其修復的技術,常見的注射藥劑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羊膜等,療程則視藥物類型3-6週注射一次,約2至4次,一般來說,PRP、羊膜的效果會優於高濃度葡萄糖水,因為藥劑本身便含有豐富的修復因子。
大部分病人皆適用增生療法,只有少數有急性感染或凝血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宜接受此類治療,而除了後十字韌帶損傷外,增生治療亦可適用於各個關節、肌腱、韌帶的受損或退化,包括脊椎、髖關節、肩膀、足底筋膜、腳踝等部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