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異常「小愛妹妹」挺過! 2月最後1天響應「國際罕見疾病日」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居住花東偏遠地區的小愛妹妹,剛出生時就被診斷出罹患胺基酸代謝性異常的罕見疾病;居住離島的黃先生在16歲時被診斷為「夏柯-馬利-杜斯氏症」,該疾病患者會因為末端神經逐漸退化,緩慢地喪失手腳功能,只能透過定期復健來改善。
每年2月最後1天是國際罕見疾病日,以2月獨特的月份天數,有別於其他月份,恰巧呼應罕見疾病的特別意涵。國民健康署指出,從2017年12月起即結合民間醫療機構共同合作「罕見疾病照護服務計畫」,截至目前與全台共13家醫院合作,分布在北、中、南、東各區,設置可近性且跨專業領域的罕病照護服務團隊。
團隊在取得病人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後,提供罕病病人及其家屬相關服務,照護內容以照護諮詢、說明疾病影響、心理支持、生育關懷等4大面向,並協助對外連結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長期照顧服務、社會福利及民間病友團體等資源,減輕罕病家庭身心壓力與負擔;截至今年1月,已累計提供7千餘個罕病家庭。
國健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分享罕病案例,東部地區罕病照護團隊接獲「小愛妹妹」個案的訊息,隨即啟動照護機制,協助連結醫院內、外的適當醫療與社福資源,之後隨著小愛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即時調整適切的照護計畫,並安排志工陪伴及參加病友出遊活動,「小愛」的爸爸全職照顧小愛,父母兩人特別感謝罕病照護團隊一路走來的照護與相伴。
另外,去年黃先生自學校畢業,照護團隊更協助連結當地的就業資源,由就業輔導員訂定黃先生專屬職業訓練計畫,媒合在地適合的工作機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