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2成國人得過慢性蕁麻疹! 中醫:與飲食無關

2023/02/10 21:11

中醫師表示,慢性蕁麻疹沒有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體內反應有關,過度擔憂可能讓症狀更嚴重;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中醫師表示,慢性蕁麻疹沒有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體內反應有關,過度擔憂可能讓症狀更嚴重;圖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乾冷容易使皮膚出現乾裂、搔癢等問題,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黃譯萱指出,因皮膚困擾而求診的患者中,慢性蕁麻疹佔相當大的比例,搔癢、烘熱感及搔抓留下的色素沈澱都使患者相當困擾。她表示,慢性蕁麻疹沒有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體內反應有關,過度擔憂可能讓症狀更嚴重。

黃譯萱在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發文表示,有病人擔憂「蕁麻疹會不會演變成紅斑性狼瘡?」「蕁麻疹會跟一輩子嗎?」顯見單一疾病除了引起生活困擾,甚至帶來未知的不安。據資料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蕁麻疹患者,換算全台約500萬人曾被蕁麻疹困擾。其中約有20-25萬人為症狀反覆、超過6週的慢性蕁麻疹患者。

慢性蕁麻疹 無明確病因

黃譯萱說明,皮膚出現膨疹(wheal),中醫稱為「風疹」、「鬼飯疙瘩」,像蚊子叮一樣出現又紅又癢的腫塊,像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約於24小時內消失。然而若引起過敏的血管位置在較深處,可能引起血管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

她指出,當疾病反覆發作,超過6週時則會被認為是慢性蕁麻疹。目前認為約有 40%是自體免疫失調所造成,臨床上也能觀察到,不少人在確診後、或施打疫苗過後開始發作,可能都與免疫機制相關。

不過,黃譯萱表示,慢性蕁麻疹沒有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體內反應有關,也不是過敏反應,因此無法靠避免過敏原來預防。若因食物、接觸過敏原引起,通常是急性過敏反應,比較不會是造成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原因。也因此單靠飲食控制,可能無法改善慢性蕁麻疹。

她指出,目前認為的病因有許多,包含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甲狀腺炎)、某些藥物(高血壓藥等),甚至牙周病、胃潰瘍等慢性感染都是可能原因。

紅斑性狼瘡 發病初期即可驗出

黃譯萱說明,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慢性蕁麻疹與全身紅斑性狼瘡風險確實有正相關,醫師應該評估風險。然而,紅斑性狼瘡的診斷標準包含皮膚、關節、腎臟、神經、血液、抗核抗體陽性反應等,且99%的全身性紅斑狼瘡病人會出現抗核抗體,在發病初期即可抽血檢驗出來。

她提醒,若真的有顧慮,可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千萬不要過度擔憂,壓力是造成蕁麻疹惡化、反覆遷延的因素。

中醫治療 同時調體質

黃譯萱指出,中醫師會依照體質表現進行個人化治療,大方向會以祛風、活血養血為主,若是女性則會特別詢問生理期與蕁麻疹是否相關。中醫以藥物或針灸治療蕁麻疹,除了沒有抗組織胺會造成嗜睡等副作用,也能全面調整體質,同時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她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2.32倍;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則是一般人的1.95-2.70倍。

黃譯萱指出,特別在進入冬季時,易有情緒低落、憂鬱等情形,都可能造成慢性蕁麻疹惡性循環。中醫師會特別針對睡眠、情緒等情形,開立疏肝解鬱、養血安神的藥物舒緩緊繃情緒。

她強調,慢性蕁麻疹是一種長期、慢性的疾病,治療雖不能立竿見影,但只要耐心配合治療、調整生活型態,還是能擺脫搔癢人生,降低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