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肩頸痛恐「上交叉症候群」 專家籲伸展、訓練並行

2023/01/31 22:28

肌肉失衡時若未經評估並做對應訓練,最後恐改變動作模式、出現代償,並出現反覆疼痛發作或慢性疼痛等狀況,故伸展與動作訓練缺一不可;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使用3C產品等姿勢不良,導致脖子前傾等問題。對此,物理治療師說明,在脖子姿勢的問題中,常見為上交叉症候群。而放鬆緊繃的肌群伸展固然重要,但當肌肉失衡時不經評估並做對應訓練,最後恐改變動作模式、出現代償,加重問題或傷害,並出現反覆疼痛發作或慢性疼痛等狀況,故伸展與動作訓練缺一不可。

物理治療師王文妤在臉書粉專「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指出,肌肉平衡的定義是指作用肌與拮抗肌兩者間的肌肉長度、力量相對平等,此種平衡在正常的動作及功能而言是必須有的。而肌肉失衡,會分成功能性失衡及病理性失衡,原因是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給予大腦回饋釋出指令後,導致部分肌肉變得無力、抑制,部分變得短而僵硬。

⁡輕忽肌肉失衡恐出現代償

⁡這些情況的肌肉不平衡,帶來組織的變化,會影響動作產生不適當的動作模式,最後可能導致疼痛、發炎等不適狀況。對於肌肉失衡理論,須理解可能會造成的原因為「重複的動作及姿勢造成的肌肉失衡」與「神經肌肉控制導致的肌肉失衡」。

而在肌肉失衡的過程中,不一定會產生疼痛,但最終會影響本體感覺、關節不在最理想的位置,進而改變了動作模式、出現代償,加重問題或傷害。甚至可能反覆發作或出現慢性疼痛等狀況。這也是有時明明感到疼痛,但在影像學中,組織上卻無明顯致痛損傷出現的原因。

頸部、肩膀、胸椎曲線改變

交叉症候群是指頭頸部、肩膀出現變化及胸椎的曲線改變。以臨床可評估到的姿勢為可能呈現頸椎前凸、頭部前傾姿勢、圓肩、肩胛骨位置改變等;並會造成過多的頸椎前伸、胸椎屈曲,以及肩胛骨的下轉、前傾,或是肩關節的內轉及下掉。

上述因素會改變肌肉發力,如增加上斜方肌活動、降低前鋸肌活動,肩峰下空間減少,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長度變短等;導致肩胛骨、頸椎的靜動態動作失衡,使脖子的生物力學效率變差,並提高肩關節及頸椎傷害問題的情形,而這些肌肉群的失衡是為補足脖子的穩定度。

深層頸椎屈曲肌群

「深層頸椎屈曲肌群」是穩定頸椎的主要關鍵肌群,在頭部前傾的個案上,發現此塊肌群相對較弱且較為拉長,難以維持及穩定頸椎。故在此類個案中,並非單單訓練力量即可,而要評估、根據問題,安排適合這些失衡肌群的比例來矯正練習。面對肌肉失衡理論的介入改善有:

●改善本體感覺。

●誘發協調控制、姿勢及平衡,藉由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

●改善肌肉失衡的張力平衡。

伸展、訓練缺一不可

王文妤指出,肌肉失衡非按摩伸展就好,需經評估與了解個案狀況給予適合治療。據2019年的研究,針對有上交叉症候群的個案,進行為期8週,每週3次至少50分鐘的訓練計畫如下:

●伸展每次30秒,每2週增加5秒。

●穩定訓練針對深層頸屈肌及頸椎穩定,一開始重複6次,每次撐住2秒;後期改重複10次,撐住10秒。

●肩胛骨穩定平衡訓練,每次的負荷會根據個人狀況來調整。一開始為40%的10RM,每兩週增加10%負荷量,最後會增加到70%的10RM。(RM為在某特定重量下,能夠做到的最大次數)。

研究發現,這些運動能夠優化頸部及肩胛骨肌群的使用比例。但王文妤也提醒,當開始出現烏龜脖等頭頸部姿勢改變,或是深層頸部肌群失衡時,胸鎖乳突肌會開始變成主要出力的肌群。而訓練深層頸部肌群也會降低胸鎖乳突肌的活化,故伸展與動作訓練可謂缺一不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