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過年家事暴增、親友愛比較 失眠、焦慮、憂鬱增

2023/01/23 11:11

林怡君表示,每年過年前的門診來診量確實上升,尤其失眠、焦慮、憂鬱個案數增加,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農曆春節團圓、歡聚氣氛濃烈,焦慮、憂鬱卻也伴隨而來,衛福部桃園療養院主治醫師林怡君表示,每年過年前的門診來診量確實上升,尤其失眠、焦慮、憂鬱個案數增加,其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除了年前暴增的家事負荷,過年期間親友愛比較、尷尬話題屢被提起、家庭成員原有的矛盾因團聚而凸顯,都是促使身心狀況加劇原因。

「醫生,我討厭過年!」罹患雙極性情感疾患(又稱躁鬱症)的陳小姐,每到過年總是特別焦慮、憂鬱,年前要幫著媽媽大掃除,年節期間還得幫忙洗菜、切菜,吃完還要洗碗,不幫忙就被罵,但弟弟卻都不用做,親戚上門拜年又常問「有沒有工作?交男朋友沒?為什麼不結婚?連續不斷的問題轟炸,過年期間完全無法放鬆、享受團聚的氣氛,反倒覺得越來越沮喪,甚至質疑自己就是條魯蛇。

分配家事 減輕負擔

林怡君表示,春節期間壓力來源多,從過往門診經驗,主要包括暴增的家事負荷但分配勞逸不均、愛比較的親友且話題使人尷尬、家庭成員原有的矛盾因團聚而顯現;過年大掃除、採買年貨,過年期間祭祀、家族聚會,都會衍生大量家事,這些家事往往由女性負擔,無論男女老少,暴增的家事都是極大的壓力來源,可以從減少家事、增加家事人力分配來減輕負擔,像是年節期間可採購外食或冷凍年菜,減少烹調的時間與心力,讓每位家庭成員甚至是孩子,一同分擔家事負荷,避免年節期間有人日日煮菜、洗碗忙得團團轉,有人窩沙發看電視、玩遊戲、聊天,連日下來難免出現抱怨或衝突。

林怡君表示,過年期間親友相互比較、提問尷尬話題,往往讓人想逃避,像是身材纖細被說要多吃、身材豐腴被說要減肥,沒工作的被問有沒有找工作、有工作的被問薪水多少?哪時升官?沒結婚的被問有沒有男女朋友?何時結婚?有結婚的被問何時生小孩?生了一個再問何時再生第二個?生了小孩被問身高體重、成績如何、參加多少比賽、得了多少獎?從身上穿的戴的,嘴裡吃的喝的,手上拿的提的,到財富收入、人生成就、家庭美滿、社會地位,全都是會被討論的話題,一場場的聚會彷彿一次次的人生競賽,讓人備感焦慮。

避開親友 設「防護罩」

建議可依據往年經驗,分辨有意炫耀或比較的親友,儘量減少或避開與他們相處的機會,若擔心親友有時無心的話語可能造成心理不適,則想辦法轉移親友的注意力,準備幾個對自己較安全、或大家都能參與的話題或活動,預備好自己的「防護罩」,像是一個單獨的小空間,或是設法離開該場合,例如外出買東西,一旦發現自己快要被轟炸到壓力爆表,可以暫時躲在防護罩中喘口氣,調整好心態再去面對。

林怡君表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成員間冷淡、疏離、緊張、衝突關係所在多有,只是大家平日散居各地而將問題擱置了,當過年不得不團聚時,矛盾往往會顯現出來,也許過年會是一個面對、解決的契機,但若暫時不想處理,建議縮短在家的時間,安排多一點的活動,減少衝突發生的機會,重點是強化自我內心、訓練包容能力,因為矛盾依然存在,衝突隨時可能發生,若願意處理關係問題,建議不要在過年時才倉促著手,平時就要針對可能的原因,逐漸與家人梳理、溝通,若有需要,可尋求心理專業的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