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沙啞是因五臟氣不足 中醫授日常保養5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前陣子的世足賽、耶誕節跟跨年的狂歡活動,喉嚨幾乎沒有休息過,甚至有點沙啞。中醫師表示,聲音嘶啞來自於五臟的氣不足,而沙啞又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發炎,成因包括聲門閉合不全、聲帶肌肉持續使用過度等,建議透過補充水分、清淡飲食、充足睡眠、正確姿勢、平穩情緒來改善症狀。
六福堂中醫診所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中醫稱聲音嘶啞為「無音」,認為人體的聲音都是由氣發出的,而氣的源頭在於五臟:「凡臟實則聲宏,臟虛則聲怯。」若五臟的氣充足,則發出的聲音就會宏亮;若五臟的氣不足,則發出的聲音就會低微。
中醫師指出,沙啞可分為器質型與功能型,器質型主要是因咽喉的構造或功能改變所造成,例如聲帶失去震動能力,或是聲門閉合不全、閉合過緊導致氣流無法正常通過等,可能造成聲音的改變,進而沙啞、粗啞甚至失聲;功能型常見原因為控制聲帶的肌肉持續使用過度,所造成的「肌肉緊張性嗓音障礙」,或是因受到精神刺激或重大創傷而造成的「心因性嗓音障礙」。
中醫證型:急性發炎
●外感風寒:聲音嘶啞、喉癢咳嗽、身體發熱、畏寒、聲帶腫脹充血。常見原因如氣候時疫、空調受涼、冰飲食冷、冒雨涉水。
●外感風熱: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身體發射、遇風覺冷、咳嗽痰黃、聲帶充血水腫。常見原因如氣候時疫、空調受涼、冰飲食冷、冒雨涉水。
●熱邪犯肺:聲音嘶啞、喉間有堵塞感、口腔黏膜紅腫、聲帶充血、痰液黏稠、胸悶、大便乾硬、小便量少色黃。常見原因如氣候時疫、空調受涼、冰飲食冷、飲酒抽菸、冒雨涉水。
中醫證型:慢性發炎
●肺腎陰虛:長期聲音嘶啞、咽喉乾痛、咽喉癢、痰液黏稠、口腔黏膜乾燥。常見原因如空調受涼、講話時數長、冰飲食冷、飲酒抽菸。
●血瘀痰聚:長期聲音嘶啞或逐漸加重、咽喉乾痛、聲帶肥厚突出、聲帶小節、聲帶有瘜肉、喉間有腫物。常見原因如講話時數長、飲酒抽菸、辛辣油甘厚味、冰飲食冷。
●肺脾氣虛:長期聲音嘶啞、疲勞時症狀加重、早上起床時症狀明顯、語音低微、說話費力、疲倦乏力、容易感冒、食慾不振。常見原因:如空調受涼、體質虛弱、過度疲勞、休息不佳。
中醫師分享5個日常保養方法,使聲帶休養,減輕咽喉症狀,亦可按壓天突穴、少商穴、魚際穴、行間穴、太溪穴(見下圖)來舒緩症狀。
●補充水分:多喝水保持咽喉黏膜濕潤,並減少喝茶飲、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避免造成聲帶黏膜減少。
●清淡飲食:避免食用油炸、燒烤或辛辣的食物或乳製品,避免刺激聲帶或加劇咽喉逆流。
●充足睡眠:少熬夜便可減少水分與血液的耗損,再透過充足睡眠使聲帶得到休息與濡養。
●姿勢正確:姿勢不良會使肩膀和脖子的肌肉筋膜緊繃,進而影響發聲相關的肌群,造成嗓音異常。
●情緒平穩:情緒波動或抑鬱都會直接影響五臟能量的亢進或停滯,進而導致咽喉異常。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