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音樂人許志遠肝癌病逝 醫:「這些人」為高風險族群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年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的音樂人許志遠,於今(25日)傳出因肝癌離世,享年48歲。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想要預防肝癌,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飲酒過量、濫用藥物、可能被化學致癌物污染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以及高風險族群有:肝硬化病人、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C型肝炎患者、一及二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培銘指出,肝癌早期沒有症狀,不過在以下狀況發生時,會出現症狀:
●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小型肝癌通常不會痛;但如果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可能會有脹痛感,因為,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痛覺神經,如果肝癌剛好長在肝的表面,即使是體積很小,一旦頂到包膜時,就可能會有上腹部脹、痛的情形出現。
大型肝癌:當腫瘤很大時,因腫瘤快速生長而可能會有症狀出現。
●肝癌轉移:肝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份也會引起不同的症狀。例如,轉移至骨骼引起疼痛,轉移至腦部引起神經學方面的症狀,轉移至肺部引起咳嗽、呼吸窘迫的狀況等。這些轉移的現象多半出現在末期的肝癌。
●肝腫瘤如果破裂出血會引起急性腹痛。
●肝腫瘤如果剛好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時,會出現黃疸。
●肝腫瘤如果長在肝門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導致門脈壓上升,造成腹水、引起腹脹,或下肢水腫、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
B肝、C肝定期追蹤
部立雙和醫院指出,肝癌通常發生在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患的身上,最理想的情況是在腫瘤2公分以前被診斷出,治療效果較好。長期的高血清病毒量及活躍的病毒感染,是肝癌危險因子,因臨床症狀不明顯,早期診斷不易,很多病人錯過良好的治療時機,腫瘤愈大、血管侵犯、肝功能不好、淋巴腺轉移,都影響預後。
醫師建議,B型或C型肝炎或其他慢性肝病病患,每6個月定期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驗血法胎兒球蛋白(AFP),定期篩檢是早期診斷肝癌的不二法門;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患,若發現肝臟腫瘤合併AFP偏高,幾乎可以確定為肝癌,但1公分以下腫瘤是肉眼及機器盲點,1/4肝癌病患的AFP沒有偏高現象。
醫師提醒,B、C肝患者除了追蹤,也要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及干擾素治療,預防肝癌。B肝、C肝硬化病患肝臟出現腫瘤,必須提高警覺,必要時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及肝腫瘤切片,進一步確認。手術射頻燒灼術、化療栓塞法、經皮肝腫瘤酒精注射及肝移植等,是常見有效治療方式。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