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預法》三讀後卻延至2024實施 醫改會籲加快整備進度

2022/12/20 12:44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各界原先期盼本法公布1年後便能上路,有效解決並預防醫病衝突,卻因為上路整備作業不及、子法修訂、系統建置、教育訓練仍未完成等問題,法案實施時間被推遲至2024年。(記者黃靖媗攝)

〔記者黃靖媗/台北報導〕歷經十年多的立法過程,立法院於今年5月三讀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各界原先期盼本法公布1年後便能上路,有效解決並預防醫病衝突,卻因為上路整備作業不及、子法修訂、系統建置、教育訓練仍未完成等問題,法案實施時間被推遲至2024年,呼籲主管機關應加快《醫預法》的整備進度、提高可行性,以緩和醫病衝突下的民怨醫苦。

醫改會表示,根據國內學者研究推估,台灣每年有近5000件醫療傷害案件,但真正進入醫審會鑑定的僅有300件左右,主要是因爲醫療爭議有「高度專業」、「樣態多元」、「個別差異大」等3大特質,與「不易啟動溝通對話」、「不易釐清爭議」、「不易舉證」、「不易連結社會資源」,與「不易尋求可信任的爭議處理管道」等5大不易。

醫改會指出,《醫預法》明定,發生醫療糾紛時,應由政府捐助設立的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專業評析,輔助事實還原及釐清,且發生醫療爭議時應「先調解、後訴訟」,強化即時、雙向的關懷機制與檢討改善措施。但醫改會訪調專家半年後發現,中、小規模醫院及診所的關懷量能與處理機制皆不足,且必須負責進行「專業評析」的第三方捐助法人缺乏獨立調查權,而衛生局調解也因醫法雙調思維不同調,若未有妥善合作及協調的教育訓練、未建置完善的專家人才資料庫,恐加深當事人的懷疑,無助於解決爭議。

醫改會呼籲,《醫預法》上路前的整備作業就應對症下藥,以建構民眾願意使用、願意相信的「非訟化」醫療爭議處理機制,醫改會也藉由長期提供醫療爭議諮詢服務的經驗,於今年年底推出「一站處理醫療爭議」網站,盼能為醫病雙方提供近便、優質的醫療爭議處理諮詢、資源,與資訊索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