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第4期過5年存活期竟常昏倒 頸動脈嚴重狹窄險中風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65歲楊先生天天喝1公升高梁酒、抽2包菸,9年前發現罹患下咽癌第4期,經放化療控制良好,成功度過5年存活期後卻多次昏倒,診斷有頸動脈狹窄60%,追蹤1年更快速惡化到狹窄90%,接受頸動脈支架手術,並配合藥物治療,及時預防中風發生,醫師提醒,頭頸癌患者長期放療會增加頸動脈狹窄風險,應定期追蹤。
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指出,頭頸癌放療副作用包括唾液腺分泌減少致口乾、頸部肌肉纖維化有緊繃感,長期放療也會造成頸動脈內膜發炎、增厚,提高頸動脈狹窄風險,一般5到8年會有明顯的頸動脈狹窄,而且一旦狹窄就會迅速惡化,往往1年就可能從50%狹窄到全阻塞,腦部供血不足,就有中風的風險,建議頭頸癌患者放療後應每3到6個月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
另名56歲漆藝家顏瑞宏在4年前確診罹患口腔癌第4期,進行根治性手術及後續放化療,雖然失去聲音,仍勇敢抗癌,並努力養好體力,恢復漆藝工作,也積極追蹤,腫瘤未復發,目前頸動脈狹窄40%,持續定期檢查。
崔源生今天在中榮口腔癌病友會中表示,頭頸癌患者放療後應每3到6個月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如果頸動脈狹窄50%合併有暈眩、手腳無力或眼睛黑矇症狀,或是無症狀,但頸動脈狹窄70%,建議放置頸動脈支架。
台中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程稚盛也提醒,口腔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第4名,有時口腔癌症清除了也可能潛藏在淋巴復發;口腔癌患者也容易卡痰、嗆咳,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另接受放療後也會有腦血管病變可能,但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有問題就解決,該治療就治療,樂觀態度對病情控制大有助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