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泡腳別泡到滴汗! 中醫:恐害身體虛累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涼,越來越多人開始有泡腳的習慣;對此,澄杏中醫診所院長李琪指出,泡腳時別讓自己「流大汗」,即為汗滴下來,因為長期可能會造成身體虛弱、影響小便。建議在快要流汗時停止泡腳,並斟酌泡腳時間、頻率。
李琪在臉書粉專「李琪 中醫師」表示,泡腳「流大汗」的定義為汗滴下來、流汗部位全身都算。長時間、日復一日地出大汗,除了會讓身體虛弱,可能還會影響小便。不過泡腳時皮膚微微滲汗是可以的。
李琪舉例,1名患者每天都泡腳泡到流汗,人卻總覺得很累、容易喘,動不動就著涼感冒。另1名女性幾乎天天泡溫泉,但一直感到心悸、胸悶、頭暈、小便排不乾淨等狀況,人也感到疲倦。
泡腳明明是養生的事,為何會引發這麼多問題?李琪說明,關鍵在於泡腳或泡澡的時間太久、頻率太高,讓人流汗的量和頻率大幅增加。汗流太多會影響心臟,出現疲倦、心悸、胸悶、容易喘等症狀。汗與小便都是從體液轉化而來,汗流多,小便相對就會變少、顏色變深,甚至尿不乾淨。
李琪提到,長期大量流汗導致心臟虛弱、體表抗風寒的能力降低,加上汗多,一受寒就容易感冒。不過泡澡、泡腳本身並沒有問題,只要時間不要太長、覺得快流汗了就停止、馬上擦乾身體、不要吹到風。注意以上幾點,就可以自在享受泡腳的樂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