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每5人就有1人有隱性腸躁症 醫:痔瘡外最夯困擾

2022/12/06 18:50

醫師指出,保守估計每5人就有1人有腸躁症困擾,有些人年輕時可能就已罹患輕度腸躁症而不自覺;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腹脹、腹悶痛、腹排氣等腹部不適的症狀,並非吃藥就有效,且病症還是長期性的,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在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中,除了痔瘡診療外,就屬腸道疾病最為熱門,其中關鍵的腸躁症,保守估計每5人就有1人有此困擾,有些人年輕時可能就已罹患輕度腸躁症而不自覺。

黃郁純在臉書專頁「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說明,腸躁症(IBS)屬於功能性腸胃疾病,代表腸道功能發生異常,沒有出現可觀察到的生理結構缺陷,換句話說就是從生理外表看不出任何破損。

黃郁純指出,腸躁症的主要症狀首先腹脹、腹悶痛、腹排氣,為最基礎的病徵,再來有些人會變更排便模式(一下便秘、一下又腹瀉)讓人摸不著頭緒,而它的嚴重程度大致上可以用上述症狀的嚴重比例與頻率做初估,若是反覆發生且很嚴重,記得諮詢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7個關於腸躁症的秘密

●每5人就有1人:其實這數據算是保守的,高達2成的患者罹患腸躁症,近年的精緻飲食習慣與高生活壓力,其實這數值應該還會再高,同時不少隱性患者更是難以發覺,腸躁症其實有分嚴重高低程度,有些人年輕時可能就已罹患輕度腸躁症而不自覺。

●氣精神讓它噪動:壓力對於腸躁症的說法其實普遍一直都有,腸道作為第二大腦(gut–brain axis,腦腸軸),大腦和腸消化道這兩者器官間的溝通橋樑,包含腸道菌叢在腸道裡的千變萬化進而影響,都是大腦與消化道這二者之間的密會,所以有時會發現,有些人出去旅遊在外住宿會認馬桶,反而完全沒有便意,這就是類似的道理。

●腸漏症是它閨蜜:其實腸躁症還算好辨認的,最終的大魔王是腸漏症,因為它的病徵超多,幾乎跟腸躁症雙重疊,而且罹患腸躁症的患者有多數合併也罹患腸漏症,不僅會造成全身慢性發炎,很多檢查不出來的疾病也拜它所賜。

●就愛過敏食物:腸躁症的患者其實吃藥的幫助都只是暫時緩解,因為腸躁症是1種長期性、不規律性的腸道疾病,伴隨著生理與心理2種因素交叉或分別導致,其中的過敏性食物就屬其中一環,像是酒精、炸雞、麩質食物、辛辣、易脹氣食物、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算是。

●腹悶脹氣是常態:剛剛說到腸躁症主要的病徵就是脹氣,嚴重者甚至腹脹如懷胎一樣,脹得讓人難以忍受,而解決方法則是減少脹氣食物的攝取,包括豆類、花椰菜、燕麥產品等,顛覆想像,一次攝取大量高纖維的食物反而是助長的幫兇。

●50歲之前易發作:其實腸躁症依據嚴重程度不同,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沒發覺,有些人可能30歲初頭就有嚴重症狀,因為腸躁症離不開生活作息與精神壓力這2個層面,一旦某一方出現失衡,就有可能從腸道中展現出來,其實跟中醫的邏輯蠻像的。

●吃錯益生菌:這幾年大家注重保養,不少業者也有提供多樣化的益生菌產品,包含保健品、乳酸菌、優格等,很多患者也充滿疑問,吃了這麼多益生菌,怎麼對於改善腸躁症意義卻不大,黃郁純推測,重點不僅在於菌種的質量、含量、數量,也在於缺少了什麼菌。

黃郁純說,罹患腸躁症的患者不用擔心,雖然腸躁症無法根治,吃藥也只是初步緩解,但可以透過很多方法,慢慢改善過敏的腸道,用耐心與細心慢慢呵護它,儘可能地減少發作的次數與嚴重程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