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童在家連3次快篩陰 醫一驗反轉陽 醫曝篩不到4原因

2022/12/01 12:33

吳昌騰指出,若為密切接觸者,並出現相關症狀,在首次採檢是陰性時,建議重複測試;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歲男童出現發燒症狀,同時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密切接觸者,但因家長不敢戳太深,在家快篩3次都是陰性,就醫之後,醫師做快篩一次就中驗出陽性。針對這種情況,醫師也分析4種「篩不到」的可能原因。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表示,今年11月發表在《臨床微生物與感染》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自我檢測快篩敏感性其實很低。研究人員使用陽性RT-PCR檢測作為標準,研究了3種常見的快速抗原檢測(Flowflex、MPBio 和 Clinitest)的診斷準確性。結果發現,對於在Omicron流行時期進行「無人監督」的鼻腔自我檢測的「無症狀人群」,測試的敏感性非常低,測試的靈敏度在20.7%到27.5%之間。

「篩不到」可能原因

吳昌騰分析4種「快篩篩檢不到」的可能因素:

●病毒載量太低而無法檢測檢測出陽性。

●無症狀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較少,無法生成好的樣本。

●並不是所有的家用快篩試劑都是一樣的,操作人員也不一樣。

●一般民眾自我檢測與訓練有素的醫療人員相比,測試敏感性的結果可能不同。

吳昌騰表示,對於COVID-19疫情控制,無論如何,自我檢測仍然有用,因為任何已確定的感染病例,都有助於減少傳播並防止與他人接觸。因此,若為密切接觸者,並出現相關症狀,在首次採檢是陰性時,建議重複自我測試以提高診斷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