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新冠變變變!2指標監測疾病嚴重度 醫:及早用藥降9成重症死亡率
〔記者董冠怡/台北報導〕全球各國相繼解封、防疫規範逐漸鬆綁,我國也逐漸跟上解封腳步,但新冠肺炎的變異株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免疫逃脫能力大增,傳播更為快速,再次感染將成常態。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感染醫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景泰表示,除了學習與病毒共存,現階段防疫重點在於如何避免染疫後的重症及死亡風險,可透過體溫、血氧飽和度2大指標監測疾病嚴重度,抓準時機及早用藥,防止病毒威脅民眾的生命安全。
黃景泰指出,一般確診者可觀察自身症狀表現,若發病2到3天內症狀逐漸緩解,此時輕症機率較高,但若症狀未改善,且伴隨體溫升高(連續2天耳溫超過38.5度)或血氧飽和度小於95%以下,建議立即就醫。
提高警覺自我觀察症狀
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孕婦、肥胖、定期回診的慢性病及共病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癌症、腎功能不佳、免疫功能不全、慢性肝病及肺病、心血管疾病等13種人屬新冠肺炎高危險族群,一旦染疫容易引發重症。
那高危險群該注意些什麼呢?黃景泰說,可縮短觀察時間,如果不適症狀持續1天未見改善,最好就診讓醫師判斷是否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資格,若能規律配合完成5天的用藥療程,藥效就能完整作用,讓病毒量快速下降。
及時用藥可降重症死亡風險
目前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包括針劑及口服2種類型,前者如瑞德西韋(Remdesivir),後者如倍拉維(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等。黃景泰說明,於5日黃金治療期使用抗病毒藥物,以及完成整個療程,能有效降低9成重症及死亡風險,但口服抗病毒藥物與部分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民眾就診時應詳細告知用藥史,協助醫師評估劑量或調整其他用藥。
此外,不要以為自己不是高危險族群就沒事!黃景泰提醒,年輕人或新冠確診者即使打過3劑疫苗,也可能再次感染,尤其40至65歲中年人,儘管不是高危險群的一員,面對病毒變異株威脅時仍不能掉以輕心。
他也引用國外數據指出,40至65歲確診者演變成重症機率是「40歲以下年輕人的2.5倍」,除了持續高燒2天不退或血氧濃度下降的疾病嚴重度評估指標,一旦發現意識變化或喪失、抽筋等不典型症狀,應儘速就醫。
本報導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系列衛教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