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逾10億年輕人有聽損風險 「長時間、音量大」應當心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離不開科技,高分貝的音樂也成為隔絕世界、紓壓的一種方式。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和年輕人收聽音量太大、時間太長的情況很常見,而長時間的高音量聆聽會使耳朵中的感知細胞和結構疲勞,恐將出現永久性聽損,甚至喪失聽力、耳鳴或兩者兼具。此研究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BMJ Global Health)雜誌。
《CNN》報導,1項研究估計12-34歲者在全球將近有13.5億人可能在進行不當的聽力活動,進而有聽力損失的風險,主要研究作者迪拉德(音譯,Lauren Dillard)指出,接觸過高音量的聲音會使耳朵中的感知細胞和結構疲勞。若長時間如此,聽力可能將永久性受損,甚至喪失聽力、耳鳴或兩者兼具。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將每週40小時的安全噪音音量控制在85分貝左右。研究指出,若1天聽2.5小時,就大約等於暴露在92分貝的環境中。此外研究也顯示,聆聽手機中的MP3檔時,聽眾通常會選擇高達105分貝的音量;而在公共場所的音量則通常落在104至112分貝之間。
迪拉德提醒,無論是在自己的設備上還是在音樂會(公共場所)上聆聽,耳鳴是音樂太大聲的表徵。她提到,有一些方法可在耳鳴前預防損害,如部分手機可設定監控音量及使用時間,例如在長時間的大聲聆聽時,設備將「提醒」您注意聽力健康。
迪拉德表示,若設備顯示您正以不安全的音量收聽,建議調低音量並縮短聽音樂的時間。此外她補充,沒有哪種耳機最安全,但在使用可降低背景噪音的耳機時,由於不需提高音量來掩蓋周圍噪音,故有助於我們保持較低音量聆聽、保護耳朵。
而若是在嘈雜的音樂會或場地,迪拉德也建議可透過遠離音響、噪音,站在較遠的位置,亦可使用保護耳朵的裝置(如耳塞)來保護聽力。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聽力學教授De Wet Swanepoel也呼籲,照顧好我們的聽力是維繫人與人關係及整體健康福祉的關鍵。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