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睡出來的! 美研究:近半數人有「社交時差」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可能會想說平日少睡一點,假日再補回來就好,不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18歲以上需要7小時充足睡眠,才能維持健康。若睡眠不足、時間不規律,可能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失智、焦慮及憂鬱情緒等風險。美國1項研究顯示,約有近一半的美國成人受到睡眠不足影響,利用週末補眠造成「社交時差」(Social jet lag),相關內容刊登於美國期刊《JAMA Network Open》。
《CNN》報導,研究人員使用2017至2020年美國國家健康營養調查數據,分析9004名20歲以上成人的睡眠資料,結果發現,其中近3成有睡眠困難、2成7白天很睏;此外,逾3成的人睡眠負債(sleep debt)1小時、近1成睡眠不足2小時甚至更多。
研究另指出,近半受訪者的人有「社交時差」的問題,簡言之,就是平常因工作需早起、週末放假再補眠晚起,導致內在生理時鐘、外在社交時鐘運作不同步。調查中逾4成6有1小時的社交時差、19.3%至少2小時。
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科神經學教授克勒曼(Elizabeth Klerman)表示,社會與工作環境會限制上班日的睡眠時間,休假日的睡眠時間才是生理時鐘希望你做的事情,如果兩者差距過大,宛如處於「時差」狀態。睡眠專家達斯葛普塔(Raj Dasgupta)則直言,現代人工作繁忙、週末行程滿檔,所以沒睡飽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報導提到,若不改善社交時差,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包括失眠、嗜睡、疲勞、注意力難集中、便祕、腹瀉、「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肥胖、第2型糖尿病與心臟病等。
那要如何破解?專家建議回推就寢時間,例如早上6點要起床,前1晚11點前就得上床睡覺。如果睡不著的話,可以嘗試冥想、深呼吸及漸進式肌肉放鬆,還有不論上班或休假日,最好盡量維持固定的早晚作息規律,但也不是說放假補眠不好,工作週間睡眠不足仍可善用假日調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