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捷運驚見「陳沂媽」頭臉插針 中醫:扎針移動危險恐傷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前陳沂媽頭面扎30餘針乘坐捷運,嚇人之餘其實潛藏危險。對此,扶原中醫診所醫師陳櫂瑔表示,任何醫療的療效都應建立在安全基礎上,針灸也不例外,而帶針移動過程易不小心壓到針,不僅無法加強療效,可能還更傷身。
陳沂母親在中醫師針灸治療後,頭臉上插著針未拔,就去搭捷,甚至在捷運車廂裡織起毛線,結果嚇到乘客,遭乘客拍下照片po上臉書社團,引起熱議,而網友也驚呼「阿姨有練過,還可以織毛衣!」,陳沂也直呼其母親的造型宛如電影《養鬼吃人》中的角色,引起網友討論。
陳櫂瑔在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說明,針灸時可能會出現不適反應,例如忽然的頭昏眼花、噁心反胃、心悸冒汗等暈針現象;或拔針後的出血、紅腫、瘀青、痠痛等。他提醒,大家在整個針灸過程中,務必要有醫療人員在場的環境完成治療,才能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頭針法刺激強度高 易暈針與滯針
陳櫂瑔提到,「頭皮針」又稱頭針法,是通過刺激頭部特定區域來治療疾病的1種針刺療法。其透過與大腦皮質「共振效應」來治療腦部疾病,包含失智症、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CVA)甚至過動症等(AD、ADHD)。
陳櫂瑔表示,根據研究顯示,針刺後約15分鐘可達止痛作用,而《黃帝內經》提到的經氣運行全身1次則約30分鐘,故並非留針時間越長越好,若想提升療效,反而是需在醫師評估下,來增加治療的頻率。
而「頭皮針」的刺激強度較大,醫療人員須隨時注意暈針發生,且拔針時常容易發生滯針,亦即針刺入頭皮後,醫師施作「行針補瀉」,護理人員拔針時難以捻轉拔退,故需經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先請病人放鬆,並在針體周圍輕柔按摩,再以順進針方向緩緩退出。
針灸不宜帶針回家 避免增受傷風險
陳櫂瑔指出,針灸是自然療法也是綠色醫療,對身體最無負擔,對人體是一種良性的引導,需一定的量效累積。有些患者會希望留針時間長一些,正確的做法是「把患者留在診所」,至少在醫護人員照顧下能安全無虞,至於要離開診所「頭上帶針」回家,基本上診所是不允許的。
陳櫂瑔補充,尤其搭乘交通工具的過程,若重心不穩,或有緊急煞車等情況而踉蹌跌倒,一不小心就會壓到針,造成不必要的傷口,不僅無法加強療效,可能還更傷身。此外,頭面部的穴道相對表淺,在移動的過程很容易遺落,一旁乘客也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受到針扎風險,這也必須留意。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