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晚吃飯小心變胖! 醫:瘦素降低且更容易儲存脂肪

2022/11/02 06:36

醫師提醒,晚吃飯會更容易感到飢餓、更想吃高油脂、高澱粉、高塩的食物,同時會降低身體能量消耗,吃下的食物也更容易被身體轉化成脂肪儲存;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忙不完,導致吃飯時間越來越晚,且坊間流傳,晚吃飯容易變胖?對此,醫師提醒,晚吃飯會更容易感到飢餓、更想吃高油脂、高澱粉、高鹽的食物,同時會降低身體能量消耗,吃下的食物也更容易被身體轉化成脂肪儲存。因此,建議民眾儘可能在白天進食、減少入夜後進食的量。

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書米蟲)在臉書粉專「書米蟲的啃食日記」發文指出,晚吃飯會開啟肥胖相關基因表現,像是更容易餓、脂肪更易堆積、能量消耗減少。因此建議盡量在白天進食;晚餐吃少一點、避免宵夜,是「順勢」配合身體內建生理時鐘的聰明作法。

曾家承表示,根據刊登在《細胞代謝科學期刊》(Cell Metabolism-Cell Press)的研究指出,針對16位過重或肥胖的年輕成人隨機交叉試驗,研究中分為早吃飯組:每日早上9點、下午1點及5點進食;晚吃飯組:每日下午1點、5點及9點進食,並同意在數個月間嚴格的控制其飲食、運動、睡眠及日照時間。重點是,試驗時2組總攝取熱量及體能運動皆完全相同。

結果發現,晚吃飯有降低瘦素(可抑制食慾)的濃度,並且增加飢餓感、脂肪細胞會增加脂肪酸的儲存並減少脂肪酸的燃燒(因改變脂肪細胞生理時鐘的基因表現)、減少了清醒時的能量消耗等3個形態。

曾家承說,該研究結論顯示,晚吃飯增加飢餓感並減少一整天血中瘦素(leptin)濃度,且也會降低清醒時的能量消耗及一整天核心體溫,以及改變脂肪細胞的基因表現,傾向增加脂肪堆積等,因此綜合以上,晚吃飯會增加人們肥胖風險。

另外一項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文章指出,身體的細胞內建生理時鐘,會依據每天日晝變化改變生理活動,故此研究結果具因果關係。且全球肥胖健康負擔日益增加,此結論對人們十分重要:如果提前進餐的時間能幫助控制體重。

曾家承表示,正如2020至2025美國飲食指引所言,尚不清楚什麼時候吃飯、分多少次吃對健康最好。但最近幾年的硏究發現,人體或許真的存在所謂的「最佳進食時間」。此外,綜合前篇JAMA探討斷食法的硏究,「白天吃飯、日落後禁食」似乎最符合人類數10萬年演化出來的生理時鐘,它內建在我們的基因中,從內分泌、代謝、食慾全方位調控身體的新陳代謝。

曾家承認為,生理時鐘一定有影響,只是影響的量是否大到有意義?從最新的幾篇研究看來,晚吃飯長期累積仍會造成可觀的效果。因此提醒民眾,儘可能在白天進食、減少入夜後進食的量。晚吃飯會更容易感到飢餓、更想吃高油脂、高澱粉、高鹽的食物,同時會降低身體能量消耗,吃下的食物也更容易被身體轉化成脂肪儲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