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父母愛吵架 小心孩子罹「拒學症」

2022/10/27 17:02

學童拒學,由父母陪同接受精神科醫師的「家庭會談」,找出拒學真正原因。(照片由彰化醫院提供)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一名就讀國二的王姓學生,今年初出現拒絕上學的「拒學症」,校方出面輔導無效,認為罹患憂鬱症使然,就診後,醫師施予抗憂鬱劑卻效果不佳,於是醫師邀請孩子的父母做「家庭會談」,從中發現孩子的拒學導因於父母長年婚姻失和,醫師透過兩代之間的對談,打開孩子跟父母的心結,該名學生現已經願意到校上課。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鄭怡君說,患者剛被父母帶來就診時,自稱經常頭痛、肚子痛、精神萎靡就是不想上學,而學校的心理輔導單位和父母一直認為是「憂鬱症」作祟,他起初給予抗憂鬱劑卻效果不佳,覺得「拒學」另有原因,於是邀請父母一起跟孩子參加「家庭會談」。

鄭怡君說,透過對談,他發現孩子憂鬱的背後緣於父母長年失和,父母一吵架,就有意無意要孩子選邊站,不論王生選哪邊,總有一邊會失望,甚至氣得要斷絕親子關係,孩子淪為夾心餅,把情緒帶到學校,同學都不願與其相處,待進入青春期,受不了同學的排擠,便沉迷網路遊戲,憂鬱時以割腕來釋放壓力,因為虛擬的網路世界,比現實世界安全,割腕帶來的痛,讓王生產生一絲懲罰自己的快感,但自從父母嚴控孩子上網後,拒學成了無言的抗議。

鄭怡君指出,王生的父母一直以為孩子拒學是孩子的問題,只要交給學校或醫院就可以解決,殊不知父母的感情失和,帶給孩子一連串痛苦,拒學只是結果,家庭的不和諧才是根本原因。

鄭怡君強調,雖然這只是一起個案,卻是大部分拒學案例的縮影。簡單來說,拒學原因可能來自個人、學校和家庭等因素,需要家庭、學校和醫院3方合力,但家庭因素最容易被忽略。若藥物及心理治療雙管齊下後,仍無改善,家庭治療應列入考慮。家庭治療不是一個檢討戰犯的審判台,而是把家人變成良藥的一門技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