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衛福部長薛瑞元專訪4-2》兒科人力不足 計畫型公費生補缺口

2022/10/07 09:53

衛福部統計,2017至2021專科醫師核准給證人數中,僅兒科人數不增反降,加上近8成縣市每萬人口西醫師低於全國平均,讓兒童照護更顯堪憂。(圖取自shutterstock)

衛福部統計,2017至2021專科醫師核准給證人數中,僅兒科人數不增反降,加上近8成縣市每萬人口西醫師低於全國平均,讓兒童照護更顯堪憂。(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董冠怡、林惠琴、邱芷柔、吳亮儀/台北報導〕保障寶寶健康,追查真實死因、擴大兒童醫療網之外,還要有專業的兒科醫師。多年前醫師人力缺乏以「內外婦兒急5大皆空」最出名,但衛福部統計,2017至2021專科醫師核准給證人數中,僅兒科人數不增反降,加上近8成縣市每萬人口西醫師低於全國平均,更顯堪憂。衛福部長薛瑞元認為,可以計畫型公費生盡力補上照顧缺口。

衛福部統計,2017至2021專科醫師核准給證人數,內科從276人增至308人、外科從127增至187人、婦產科從48增至59人、急診科從74增至97人,兒科卻「倒退嚕」從143降至123人。

醫事人力患不均 目前兒科較缺

「通常醫師團體會說,醫師人力不患寡而患不均」,薛瑞元表示,我也同意這個論點,患不均有兩種,一是科別不均,醫師團體要處理沒那麼容易,目前兒科比較缺、婦產科比以前好很多,內外科的狀況則稍微複雜一點,內外科是一個頭,比較籠統的說法,重點在於底下的次專科,有一些不一定要形成次專科,但像心臟科要做導管,需要一定的訓練,不是任何人都行,的確需要分隔。

另一是地域不均,薛瑞元說,代表城鎮或都會區醫師人力太多,這部分相關團體可以協助處理,「你們能不能鼓勵醫師去偏遠地區」,而且就是因為找不到人去偏鄉,才用公費生處理,不能不去又講風涼話,這沒什麼道理。

招收計畫型公費生 盼能解決2大不均

衛福部2016年起重啟「辦理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畫」,第1期計畫至2020年已招收506名;2021年至2025年續辦第2期計畫,預計招收750名,培育重點科別醫師人力,以內、外、婦、兒、急5科為主,並視偏鄉人力需要,彈性調整培育科別,以期解決科別人力不均的問題、均衡偏遠地區醫療資源。

全台7成7縣市 每萬人口西醫師低於全國平均

此外,去年底醫療院所西醫師執業數5萬2175人,每萬人口西醫師22.3名;較2017年19.65名呈現成長;檢視各縣市以台北市45.2名最高、金門縣6.43名最低;以六都來說,新北市15.7名最低,桃園市19.5、台南市21.37次低,全台22縣市共17縣市、逾7成7都低於全國平均值。

另,目前不少縣市擴建籌設醫院,包含新北市要將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擴建成板橋醫療園區;桃園市更規劃清華大學附設醫院、中央大學附設醫院、桃園亞東醫院、八德長榮醫院等;高雄市也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以及屏東縣的屏東義大醫院、屏東榮總。

醫學系招生每年限額1300名,是否可能再打開?薛瑞元回應,若要打開,大概會以公費生的方式,為了特殊、特別的目的增加員額,但是會用限期幾年去處理。(記者田裕華攝)

醫學系招生每年限額1300名,是否可能再打開?薛瑞元回應,若要打開,大概會以公費生的方式,為了特殊、特別的目的增加員額,但是會用限期幾年去處理。(記者田裕華攝)

天花板1300員額不動 依目的性以公費生擴增人力

綜上所述,醫師人力需求高,醫學系招生每年限額1300名,是否可能再打開?薛瑞元指出,目前是1300名醫學生,加上之前的500名公費生、現在是750名公費生,若要打開,大概會以公費生的方式,為了特殊、特別的目的增加員額,但是會用限期幾年去處理,譬如偏鄉需要醫師,可能會以公費或其他方式開設名額,保障患者的照顧權益,但1300個名額暫時不會更動,「橫生枝節沒有什麼好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