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癌症治療恐有心毒性 北醫:逾4成非癌死亡、2成死於心血管疾病

2022/10/05 14:30

黃群耀(右)指出,癌症治療過程中所衍生的急慢性心血管併發症,嚴重的話往往會影響病人存活,甚至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必須提早監控避免憾事發生。(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癌症、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兩名,許多癌症病患在接受癌症治療時,常因化療、放療或免疫標靶藥物具有心毒性,導致心血管併發症發生或變嚴重。北醫附醫統計,有超過4成的癌症病患死亡原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導致,這當中逾2成是被忽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

台北癌症中心腫瘤心臟團隊、北醫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群耀指出,癌症醫療的進步,近年許多罹癌病患早已不是絕症,但隨著存活率不斷增加,值得關注的是,癌症治療過程中所衍生的急慢性心血管併發症,嚴重的話往往會影響病人存活,甚至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必須提早監控避免憾事發生。

黃群耀舉例,曾有一名66歲的肺癌病患接受癌症的免疫治療,導致出現嚴重的心肌炎,造成心臟衰竭、一度危及生命,所幸腫瘤心臟團隊及時介入,才把病人從鬼門關救回來,並且幫助她恢復心臟功能,讓癌症治療得以持續下去。

另一個案則是一名從外院轉來的乳癌四期病人,因為伴隨肝、肺轉移及肺積水等症狀,醫生原本推測是癌細胞轉移至肺部,但因為病患很容易呼吸喘,轉介腫瘤心臟團隊後才診斷出其實是因為心臟衰竭,所導致嚴重的肺積水而非癌細胞轉移,經過一連串藥物及心導管治療後,幫助她的心臟功能變好。

「心臟是人體最不會長腫瘤的部位,但卻經常是癌症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黃群耀說,當腫瘤治療已日益進步、延長壽命之際,但卻有超過4成的癌症病患死亡原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導致,這當中逾2成是被忽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

根據國外研究統計指出,2019年癌症病人的非癌死亡已達40%,其中22%死於心血管疾病。若從不同癌別來看,乳癌、膀胱癌、咽喉癌、部分淋巴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已和癌症的死亡比例相近。

其中,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更早已出現「死亡交叉」,換句話說,攝護腺、婦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甚至遠高於癌症死亡。

舉例來說,1名乳癌病人若本身有心血管共病,或治療藥物如小紅莓等,或放射治療對心血管有危害,經全方位的腫心團隊評估後,列入高風險個案監控,並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客製化設計一套完整的癌症心血管照護系統,一但發現危險預值,立即跟主責醫師討論,最重要的是,若不幸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狀況,才能與時間賽跑,及時拯救病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