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減重成敗「控制點理論」 醫:改變第一步是察覺自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減重成功與否在於「控制點理論」!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指出,「控制點理論」分為「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前者相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而後者會將事件的結果歸因於外部環境,認為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不管哪種思考模式都沒有對錯,但「覺察自己」是改變的第一步。
安欣瑜在臉書專頁「安欣瑜醫師」分享,許多減重的學員原先三餐以外食為主,在看診之後,也些人想辦法選擇適合減重的外食,也有些人兩手一攤,認為要吃到適合減重的食物難如登天。不只吃東西,運動也是,有些人會在有限的空間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另一些人會想每天都很忙怎麼會有時間運動,這都是控制點理論中,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所造就的結果。
控制點理論
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是心理學及人格心理學的一個維度概念。最初年由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朱利安·羅特發展而來,且已經成為人格研究的一個領域。在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如教育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等領域中皆有許多關於控制點的研究。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點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本身的能力和努力可以獲得相對的成果。他們相信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主要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行為。
內部控制具有兩個基本特徵:高成就動機與低外向性,內控者相信自己,面對失敗也不懷疑未來可能會改善,面對困難,能付出更大努力。
外部控制
將事件的結果歸因於外部環境,相信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是不受控制的,甚至自身的行為也是外部因素(例如命運、運氣、具有強大能力或權威的他人)的影響,不相信自己能控制成果,這樣的人傾向責怪他人。
外控者看不到個人努力與行為結果的積極關係,面對失敗與困難,容易推卸責任於外部原因,企圖求救或者碰運氣,用無助且被動的方式面對生活,而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安欣瑜說明,外控和內控是連續維度的兩端,而不是絕對值,每個人面對不同的難題時,會有不同的傾向。甚至許多人在自己遇到挫折時容易歸因於環境,但認為其他人的挫敗是因為自身的個性引起。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