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肉到底烤熟了沒? 農委會教4種肉熟度判別關鍵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秋烤肉時最常聽到問題就是「這塊肉熟了嗎?」對此,農委會在臉書粉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文分享,常見肉品牛、豬、雞、魚烤熟的判別關鍵,掌握原則、適量飲食,才能吃得美味安心。
牛肉
烤牛肉時可藉由肉的顏色判斷熟度及軟硬程度,分為下列6種熟度:
●生肉:軟嫩。
●1分熟:軟嫩多汁。
●3分熟:適中多汁。
●5分熟:堅實多汁。
●7分熟:較硬稍乾。
●全熟:乾硬。
如果要吃非全熟的牛肉,切記要先低溫保存,要烤肉時再把肉從冰箱取出。
豬肉
烤豬肉時應把豬肉烤到全熟再食用,肉的顏色呈現灰白色,不帶有粉紅色澤就代表已經熟。在烤較厚的豬肉塊時,可以用筷子穿刺肉最厚的部分,觀察筷子拔出時,肉所流出湯汁的顏色,如果帶血的湯汁,代表需要繼續烤;清澈湯汁,代表已熟。
雞肉
在烤雞肉過程中(尤其是帶骨的雞腿)可能會發現骨髓、血管和骨骼附近有血色,這時可用顏色判斷肉有沒有熟:如果是肉呈現白色無透明樣,接近骨頭處為咖啡色或暗紅色,代表已熟;若呈現粉色或鮮紅色的血,則是還沒熟透,需烤到熟。
烤雞腿時因為肉太厚,常會有外層烤熟、內部沒熟的狀況,這時候可以用竹筷穿刺雞腿最突出的部分,刺到肉的中央部位,筷子拔出時如果沒有血水,而是清澈的肉汁,就可以享用。
魚肉
魚肉烤熟時應會呈現不透明狀態,而且肉很容易用叉子剝落,如果魚肉有任何部分呈現半透明狀,代表魚肉還沒被完全烤熟。
農委會提醒,一般而言,豬、雞、魚肉烹調到全熟才能避免吃壞肚子;牛肉雖不一定需要烹調到全熟,但在食材保存相當重要,若天氣炎熱時放在室溫下太久又沒將肉品烤熟,容易滋生細菌,應該事先低溫保存,需要烤肉時再取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