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寳寳吃了益生菌卻沒效? 營養師揭4種原因

2022/09/07 22:16

營養師提醒,益生菌是補充品而不是藥物,益生菌需要至少服用2-3個月,讓寶寶身體去吸收,進而改善腸道環境;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exels)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寶寶哭鬧有可能是跟腸絞痛有關,因此家長會想讓孩子吃益生菌調理身體,改善不適症狀,但營養師李婉萍常接獲家長反映,寳寳吃了益生菌卻沒有改善,覺得很苦惱。

李婉萍仔細詢問後發現,可能有四個原因,並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與個人網站分享,分別是跟高溫食物一起吃、同時服用抗生素、沒有給益生菌時間調整身體或者是沒有選對菌種。

跟「溫度過高」的液體或食物一起服用

李婉萍指出,適合益生菌發揮的溫度是40℃左右,有些爸媽會將益生菌混在寶寶的母奶、液體、副食品裡一起給寶寶吃,但要記得先放涼再加入益生菌,這樣比較不會破壞益生菌的活性。

沒有給益生菌時間調整寶寶的體質

李婉萍提醒,益生菌是補充品不是藥物。益生菌需要至少服用2-3個月,讓寶寶身體去吸收,進而改善腸道環境。如果才剛吃沒多久,請爸媽先別著急,益生菌是比較溫和的小幫手,太刺激性的反而不見得對寶寶最好。

孩子有同時服用其他藥物

李婉萍表示,因為益生菌本身是菌,即使是好菌,在碰到藥物的時候還是可能會被殺死。如果寶寶因為養病剛好有在吃藥,例如抗生素等,若同時想補充益生菌,建議要與藥物隔至少1-2個小時再吃。

沒有選到對寶寶來說最適合的菌種

每種益生菌種對應的狀況不同,因此需要先釐清寳寳的需求,再挑選需要的益生菌菌種。李婉萍表示,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有的主打1種菌,有些則是由2-3種以上的菌種所組成,但通常會鼓勵益生菌菌種要均衡多樣化的攝取,就像人體需要攝取6大類食物一樣,在不同菌種的互相幫忙下,防護力就會更完善。

不同症狀選不同菌種 你挑對了嗎?

●腸絞痛、哭鬧-乳雙歧桿菌:當寶寶的哭鬧找不到原因,且幾乎每天都在翻滾大哭,每次吵鬧連續快3小時,每週還發作3天以上,這有可能是寶寶腸絞痛引起的,李婉萍建議,可以選擇補充乳雙歧桿菌。在乳雙歧桿菌的實驗中顯示,如果添加在配方奶中給寶寶食用,能降低因絞痛而哭鬧的機率。

●腹瀉-嗜酸乳酸桿菌NCFM:寶寶從母乳要過度到副食品可能會有適應上的困難,李婉萍指出,嗜酸乳酸桿菌可以幫寶寶降低過激的反應。另外,在臨床研究上,嗜酸乳酸桿菌被證實與降低寶寶感染輪狀病毒有正相關。

●紅疹、皮膚癢-鼠李糖乳桿菌HN001:如果孩子皮膚經常一大片紅紅的會想去抓、哭鬧不舒服或是出現濕疹,李婉萍建議,可以適著補充鼠李糖乳桿菌,此菌種對降低濕疹以及腸道整體的保護都有幫助。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可以選擇此菌種。

李婉萍提醒,上述提到的是1歲以下的寶寶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因此營養師會提供這3種菌種給父母做參考,但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因此實際狀況還是要回到臨床,給專業醫師看診來做評估最適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