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長期血糖失控小心腎也跟著壞 掌握6原則遠離洗腎

2022/09/04 18:03

醫師指出,血糖監控時,若糖化血色素大於7%,表示血糖控制不佳,首要就是要控制血糖,遵從糖尿病飲食。(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血糖監控時,若糖化血色素大於7%,表示血糖控制不佳,首要就是要控制血糖,遵從糖尿病飲食。(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為何長期血糖失控,會造成腎病變?醫師指出,高血壓、高血糖兩大慢性病若控制不佳,則會損害腎功能。並接著針對糖尿病腎病友,提出應掌握6大注意事項,包含控制血糖、血壓;主食選擇米食類;減少攝取乾豆類,黃豆例外;避免動物內臟等,最後尤其要嚴格限制乳製品。

營養師蔡正亮於臉書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發文指出,台灣洗腎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除了先天結構遺傳因素,兩大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若控制不佳,則會損害腎臟功能。人體有兩顆腎臟,腎臟有百萬個腎元,可謂過濾器,會將好的物質(如蛋白質、胺基酸)保存下來,其他雜質排出,例如含氮廢物的尿素氮、過多的電解質(鈉、鉀、磷)等。

●血壓高: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舒張壓高過90(mmHg),都會讓腎小管的壓力上升,經年累月下來,是破壞腎臟血管的罪魁禍首之一。

●血糖高:通常以評估長期的血糖監控「糖化血色素, HbA1C」來評定。當糖化血色素大於7%,表示長時間(超過3個月)的血糖不穩定,會影響腎絲球基底膜的結構,也是造成腎功能損傷的原因。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未進行洗腎,通常會被建議做飲食控制,包含限制蛋白質與3種礦物質(磷、鉀、鈉)。蔡正亮指出,熱量要攝取足夠,才能避免營養不良,減少體內蛋白質分解與含氮廢物的產生,含氮廢物主要來自飲食的蛋白質,以及肌肉本身正常的代謝物肌酸酐,腎臟是唯一主要排泄含氮廢物的器官,累積過多在血液中就會產生尿毒症。

糖尿病腎病友6大注意事項

糖尿病腎病友即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蔡正亮依序列出6點應注意事項。

優先控制血糖 糖化血色素應小於7%

血糖監控時,若糖化血色素大於7%,表示血糖控制不佳,首要就是要控制血糖,遵從糖尿病飲食(如低GI的均衡飲食),此階段蛋白質無須嚴格過度限制,並優先以高生物價食物為來源,如畜牧、家禽類、一般瘦肉、海產類魚肉(吻仔魚除外,含氮廢物多),以及黃豆、黃豆粉,皆可減少含氮廢物的排出。

主食選擇米飯 比麵條更好

1週至少5天的主食以米食類製品為優先,如米粉、白米飯或含氮廢物低的冬粉;麵製品來源,則控制在1餐以下,如麵條、吐司、麵包、餃子、義大利麵、麵粉製品等,因其含較多低生物價蛋白質,易造成含氮廢物的上升。

血壓控制130/80以下

除控制血糖外,將血壓控制在130/80(收縮壓/舒張壓)以下,更能減緩腎功能的衰退。

乾豆類、麵筋加工製品少吃

減少攝取所有乾豆類(黃豆例外),如四季豆、花豆、綠豆、紅豆、敏豆、豆苗等豆莢類蔬菜,因屬低生物價蛋白質蔬菜,會產生較多含氮廢物,另還有麵筋加工製品,如滷麵腸、麵輪或素肚,都建議1週食用次數不超過3次。

多吃黃豆、白肉 避開動物內臟

針對有血脂高的腎病友,適時多吃黃豆製品、白肉 (家禽類、去皮魚肉),少吃畜牧類(牛羊豬)及所有動物內臟,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因飽和脂肪較多,每週食用次數不超過5次。另外,紅肉是鐵質吸收很好的來源,過度限制可能引起缺鐵缺性乏貧血的情況,要適時補充鐵質補充食品);若血脂肪正常,則紅肉、白肉、黃豆都鼓勵均衡食用。

乳製品嚴格限制

不論血糖是否正常,或腎功能是輕微受損者,乳製品(如奶粉、優格、優酪乳、起司等)都要嚴格限制。因為乳製品富含磷,且人體吸收率高達90%以上,比其他食物的磷吸收率要高很多。由於腎功能不全者,必須嚴格監控血磷的攝取,因此要特別避開高磷吸收的乳製品。血磷目標值以不超過5為理想,過高往往會形成腎臟骨質病變及副甲狀腺素的代償性分泌異常。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