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頑固性癲癇患者治療現曙光 北榮發展非侵入聚焦式超音波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頑固性癲癇患者治療出現曙光!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團隊完成國內首度以「聚焦式超音波」提供治療的第1期臨床試驗,初步證實可將超音波能量安全地聚焦到癲癇發作點,同時觀察到電生理訊號改變,現正展開第2期收案,若一切順利,預計最快3至5年內可望應用於臨床上。
癲癇發作源於腦部不正常放電,尤香玉表示,全台約10至20萬名患者,第一線治療為使用抗癲癇藥物,大約2/3病人使用兩種藥物有效,可能一整年不會發作,但仍有1/3無效,屬於頑固性癲癇。根據2020年統計,台灣頑固性癲癇列入身心障礙者近5000名,承受發作不適及意外風險,對於個人及家庭都造成巨大且長期精神、經濟的影響。
尤香玉提到,目前治療頑固型癲癇,除了運用生酮飲食、免疫療法的內科治療,以及外科手術切除病灶,還有神經調控治療,可減少發作達50%,而不同於侵入式的迷走神經刺激術、腦深層電刺激術,非侵入式有穿顱磁刺激術、經顱直流電刺激術,以及聚焦式超音波。
尤香玉說明,聚焦式超音波的原理,主要是穿顱超音波的壓力變化可對細胞膜產生壓應力,壓應力可改變與神經傳導有關的離子通道電量,藉以抑制癲癇發生,過程以無創穿顱達到調節或阻斷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傳導訊號,例如癲癇發作症狀訊號,不會造成輻射、感染、出血與組織破壞等腦部損傷。
尤香玉指出,療程在診間執行,病人治療部位需要剃掉頭髮,然後坐在椅子上,不必麻醉、不必開刀,而是醫師將導能罩以光學導航的方式,移置到想要治療的位置上方,再開啟能量,超音波就經頭骨傳到腦中,治療時間小於30分鐘。
北榮已完成第1期人體臨床試驗,收案6名病人,主要是像20多歲的年輕人,觀察3天,期間3人未發作,其餘有2人明顯有效果,且執行600秒比執行260秒腦波能量下降更多,研判與劑量有關。
尤香玉提到,目前已在進行第2期臨床試驗收案,現收到4人,預計要收12人,若是成人的頑固性癲癇患者,至少1週發作3次,病灶確定不適合開刀,且無腦部有其他植入物或情緒不穩定、懷孕等情況,都可報名。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功能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政家指出,目前第1期臨床試驗已確定療法的安全性,並證實腦波改變、癲癇發作次數減少現象,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癲癇》(Epilepsia)上;第2階段將進一步分析成效,希望3至5年進入臨床應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