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人過中年老花眼? 專家授5招預防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歲後看書、滑手機,需要拿的越來越遠?臺灣防盲基金會指出,在40到65歲之間,眼睛會經歷巨大變化,最常見的變化為閱讀時,需要將書本拿的越來越遠,也就是俗稱的「老花眼」。隨著年紀增長,除了老花,許多眼睛疾病也可能隨之而至,因此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及早預防很重要,也建議5個預防保健措施,幫助40歲以後保養眼睛,遠離眼疾。
臺灣防盲基金會在臉書粉專「財團法人臺灣防盲基金會」發文表示,老花眼通常在30到40歲時開始發展,成因是水晶體隨著年齡增長漸漸喪失彈性,不能隨著肌肉縮放而調適,使得近距離閱讀困難,若老花眼沒有矯正,易導致眼睛疲勞,甚至頭痛,多數人需要靠老花眼鏡或其他視力矯正工具來改善,此外,有些人進行白內障手術時,會選擇自費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IOL)同時矯正老花眼。
中年保養眼睛 5招預防
臺灣防盲基金會表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及早預防眼疾發生,是維護眼睛健康的不二法門,建議以下5個預防保健措施:
1、 定時檢查、提早察覺眼疾徵兆
國內研究資料推估,台灣約有1萬5千名長者失明,更有超過5萬名長者視力不良,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增加,預估患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會逐漸增加。事實上,許多眼睛疾病的早期徵兆,從中年就開始出現,儘管一開始並不是非常明顯,時常被忽略,但及早發現進行治療,就有更高的機率維持良好視力。
即便無眼睛疾病的早期徵兆,或為非高風險群,在40歲時進行全面性的眼睛健康檢查,得到1個眼睛健康狀態的基準線非常重要,綜合檢查的項目有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若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需要每年進行1次眼科檢查,並與醫生討論如何控制體重、血糖、血壓和膽固醇。
臺灣防盲基金會也建議,定期做眼睛檢查,可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不同年齡層眼睛檢查建議頻率為:
●3-20歲:每年1-2次。
●21-30歲:每10年1次。
●31-40歲:每5年1次。
●41-50歲:每2年1次。
●51-60歲:每年1次。
●60歲以上或高度近視者:每半年1次。
臺灣防盲基金會特別提醒,經眼科醫師確診有眼睛疾病者,應依醫師建議的頻率檢查。
2、 控制系統性疾病
根據衛福部調查,全身系統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長居前10大主要死因,這類的疾病多好發於中年時期,不適當控制皆會快速惡化,影響眼睛健康,值得一提的是,「視力不尋常的變化」為罹患高血壓或糖尿病的警訊之一。
3、 舒緩乾眼症
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會因為荷爾蒙變化愈來愈乾燥,其中以更年期女性最明顯,乾眼症除有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淚腺萎縮外,大部分的乾眼症為眼瞼發炎或過敏引起發炎的乾眼症為多,乾眼症的導因不同,治療也會有異,建議可與眼科醫生討論符合自己需求的處置方式。
4、 規律運動
健康的眼睛需要氧氣和良好的血液循環,這可靠規律運動達到,且運動有助於維持體重,降低罹患代謝性疾病風險、進而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睛疾病發生,可做溫和的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伸展或練習呼吸等,對眼睛健康非常有益。
5、 維持良好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良好除了對整體健康攸關重要,也影響眼睛健康,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全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依賴安眠藥的人口逐年上升,年齡也逐年下降,長期失眠除會造成生理、心理疾病比例增加,也容易有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
至於睡眠與眼睛之間的關係,臺灣防盲基金會解釋,眼底中的感光細胞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隨著年齡增長,失眠問題會漸漸產生,這項能力就變得格外重要。保護眼睛免於過度曝曬紫外線很重要,但適度讓眼睛曬太陽也很重要,因為自然光有助於維持良好的睡眠週期,此外,也要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以防藍光干擾睡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