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上吐下瀉 竟是腎結石搞鬼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別以為上吐下瀉、噁心反胃就是得了腸胃炎,很可能是腎結石在搞鬼!1名山友日前跟朋友一起上山,3天2夜的行程,他不是脹氣拉肚子,就是連喝水都覺得噁心反胃,下山後腹痛變成了後背痛,經X光、腹部超音波、尿液等相關檢查發現,根本是腎結石在作祟。
竹北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戴順慶說,有些病患的結石發作跟腸胃炎症狀很像,所以很多人會先跑去看腸胃科,經檢查後發現腸胃沒有問題,被轉介到泌尿科才知原來是輸尿管有結石。
他說,輸尿管的神經跟腸胃神經相通,所以輸尿管有結石卡住,會先以腸胃的症狀表現,也就是說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脹氣等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上山後水土不服或是吃壞了肚子。
戴順慶說,在爬山的過程中因為健行、攀岩等上上下下的肢體運動使得身體有震動,如果體內本來就有結石的人,石頭很容易從腎臟掉到輸尿管而卡住導致腰疼痛,如果腰疼痛不明顯的話,就會變成腸胃的症狀。
他說,疫情影響下,越來越多民眾熱衷登高,而結石又是國人很常見的疾病。所以大家爬山時一定要記得多喝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應該要先喝。
他建議爬山時以喝2000cc的水為目標,每次喝100~200cc。這樣在大量流汗之外,仍能有足夠的尿液可以排泄,如此一來就算真的體內有結石、且因運動而掉落,也可因大量喝水而把石頭沖到膀胱。
否則由於喝水不足又大量排汗,一旦真的在山上出現結石所致的急性疼痛時,在沒有止痛藥可以緩解下會非常辛苦且危險。
戴順慶説,前述患者日前結伴去嘉明湖朝聖,3天2夜的行程,第2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餐後就感覺腹痛、脹氣且拉肚子,吃了健胃整腸藥後雖有改善,但之後不論吃什麼,就連喝水都覺得噁心想吐,大家以為是水土不服。
下山返家當天,他在睡夢中因右後背痛醒到在床打滾,經緊急就醫才發現右腎有結石,且石頭就卡在腎臟和輸尿管間。
經以藥物止痛和鬆弛相關肌肉且多喝水緩解,2天後他以X光、超音波等詳細檢查,發現這顆石頭已被沖下快掉入膀胱,後續持續靠多喝水和用藥,可望就能讓石頭順利排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