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族有「突變基因」罹癌風險高 醫籲大腸癌家族史者應加強篩檢

2022/08/25 21:26

張家母子罹患大腸癌,勇敢抗癌,未復發。(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余天2女兒余苑綺日前大腸癌病逝,享年39歲,引發各界震驚,台中張先生在17年前、36歲時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後來媽媽及哥哥也罹患大腸癌,姊姊得乳癌,基因檢測發現這家人罹「遺傳性非瘜肉病性結直腸癌」,因基因突變,終其一生得大腸癌風險高達8成,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皮膚癌等癌症機率也高,提醒有大腸癌家族史患者應加強篩檢,及早發現治療。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醫師黃俋霖指出,遺傳性非瘜肉病性結直腸癌症,是家族連續兩代有3人以上罹患大腸癌,且至少1人為50歲以下,這是負責修復的基困缺損,造成基因不斷突變,若有此突變基因則好發大腸癌,一生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達80%,且罹癌後會對化療反應不佳。

大腸癌具有家族遺傳性,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醫師邱騰逸指出,大腸癌連續14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一等親如有人罹患大腸癌,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至5倍。

黃俋霖說,53歲張先生從事機械工作不菸不酒,生活作息正常,17年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腫瘤過大、已侵犯十二指腸與胰臟,曾被外院醫師宣判無法開刀切除、只剩半年生命,他不放棄到中榮求診,接受多專科癌症治療,經12次化療縮小腫瘤,進行全大腸切除,也保留胰臟,術後轉助化療後未再復發,成功治癒。

2013年張先生的媽媽(當年73歲)陪兒子就醫時隨口說自己會腹脹10幾年,檢查發現竟是大腸癌腫瘤有10多公分,合併腹膜轉移的末期癌症,屬於無法完全開刀清除腫瘤的困難案例,但有兒子痊癒的經驗,在家人的支持下進行腹膜轉移癌症切除術,接受15次化學及標靶治療,療效好已經看不到腫瘤,8年來病情控制穩定。

黃俋霖醫師指出,張媽媽大腸癌瘤留有10多公分,合併腹膜轉移的末期癌症,屬於無法完全開刀清除腫瘤的困難案例。(記者蔡淑媛攝)

未料去年張大先的55歲大哥也發現罹患直腸癌第2期,腫瘤位置太靠近肛門,為了保留肛門,經過3個月的放、化療,肛門腫瘤成功消失,目前不用手術,但要接受高強度的追蹤檢查。

中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也提醒,大腸癌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且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常見症狀有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血便或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提醒應詳加檢查,避免誤認為是單純腸胃炎或是痔瘡出血等而延遲就醫,錯失早期發現、治療的黃金時機。

張家母子罹患大腸癌,勇敢抗癌,媽媽(中)和小兒子大腸癌末期治療後17年和8年未復發。(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