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最新研究揭4猝死風險因子 心房顫動3成無症狀難警覺

2022/08/23 13:21

頻繁心悸是異常徵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心律醫學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心因性猝死占猝死原因近2成,進一步分析顯示男性、小於65歲、心血管病史、心房顫動是風險因子,其中,成年人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7%,換算全台約30萬人,但高達3成無症狀,是潛在的沉默殺手。此外,醫師提醒,染疫可能造成凝血異常,恐增心因性猝死機會,也要提高警覺。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伯丞說明,心因性猝死指1個人在沒有潛在致死病史下,突然發生非預期的心跳停止,且1小時內死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公布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等5家醫學中心,最新彙整2013至2019年461名非創傷性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結果,其中81名猝死原因為心室頻脈、心室顫動。

呼吸困難是異常徵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心律醫學會提供)

張坤正指出,進一步分析發現4大風險因子,包含男性占84%、小於65歲占54.3%,以及具有心血管病史、心房顫動,其中,心房顫動猝死風險較一般人增加2.36倍。張伯丞補充,心房顫動患者3成無症狀,無明顯不舒服,容易忽略而未及時治療,7成則有心悸、呼吸困難、胸悶、頭暈等,年級越大、風險越高,70歲以上比率約1成。

台北榮總心臟科醫師趙子凡說明,心房顫動起源於心房的一種心律不整,發生時,心跳不規律且心房內血液流動不良,血液就容易在心臟內形成血栓,如同不流動的死水造成泥沙堆積,中風風險增加3至5倍、死亡風險也增加2倍。國內成年人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7%,換算全台約30萬人,每年約新增3萬名患者,有無症狀都一樣危險。

趙子凡說明,去年針對嘉義縣與宜蘭縣民眾進行篩檢發現,共計1.4%、316人發現心房顫動,其中8成不曉得罹病,以70歲以上為主;若未及時發現,就無法適時預防。

另外,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冠宏也提到,確診COVID-19也有心因性猝死風險,因為病毒會影響人體系統運作,造成凝血異常,即使過了急性期,仍不可輕忽。

不明原因胸痛是異常徵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心律醫學會提供)

容易疲倦是異常徵兆;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患者。(心律醫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指出,猝死5大危險族群包含年齡較大、心血管疾病者、家庭病史、不良生活習慣、心衰竭病患,若出現呼吸困難、頻繁心悸、不明原因胸痛、容易疲倦等4大異常徵兆要提高警覺,建議平時做好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壓力管理,以降低風險。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呼籲,猝死5大危險族群、4大異常徵兆要提高警覺,建議平時做好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壓力管理。(記者林惠琴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