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醫列16項大腸癌危險因子 你中了幾項?

2022/08/19 16:52

醫師指出,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也可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的時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指出,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也可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的時間;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腸癌發生以及死亡人數每年有快速增加的趨勢,是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對此,醫師表示,目前大腸癌跟生活習慣有關的危險因子有16項。其中證據力較強的「明確」危險因子有9項,分別是肥胖、加工肉品或紅肉、膳食纖維不足、抽菸、喝酒、糖尿病、發炎性大腸炎、缺乏身體活動以及缺乏鈣和維生素D。

而證據力較弱的「可能」危險因子有7項,分別是攝取含糖食物及含糖飲料、接受抗生素治療、病原菌增生、輪夜班、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膽囊切除以及有子宮內膜癌者。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分享,除了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等因素,以下是跟生活習慣有關的危險因子,只是有些證據比較強,有些較弱。

9項明確的危險因子

●肥胖

肥胖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大腸癌,減重的話風險是可以降低,這跟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的發炎有關。腹圍大的人(胖肚子)特別危險,男性腰圍大於100公分、女性大於95公分,大腸癌風險會增加53%;若BMI超過29的人,風險會增加45%。

●加工肉品或紅肉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等致癌物質。若每天多吃50克的加工肉品(約一條熱狗)會增加約18%大腸癌風險,每多吃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大腸癌風險。加工肉品(例如:香腸、培根、火腿、熱狗、漢堡肉、牛肉乾、肉鬆、鹹豬肉和其他燻製、醃製肉類)已在2015年被WHO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應避免食用,而紅肉則被認為「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目前被列為二級致癌物,是因為紅肉中的血基質鐵,會增加氮硝基化合物的毒性,建議仍可食用,平時避免高溫烹煮和過量攝取即可。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膳食纖維在腸道中會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如:酪酸鹽,而酪酸鹽本身有抗細胞增生的好處。高纖則有助糞便成型增加排便。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容易有胰島素阻抗產生,增加大腸癌風險。

●抽菸

香菸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的追蹤發現,持續抽菸或斷斷續續抽菸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生,相對風險多1.18倍;每天兩包會增加40%的風險,死亡率會多兩倍。

●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維生素A、B代謝,酒精的代謝物乙醛對大腸細胞也有毒性。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每日安全的飲酒量是男性2杯,女性1杯紅酒。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上升)會增加30%的罹癌風險,因為胰島素是腸壁黏膜重要的生長因子,可刺激大腸腫瘤細胞的生長。

●發炎性大腸炎

發炎性大腸炎是指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缺乏身體活動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多活動可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的時間。有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個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平常坐太久的話,就需要起來動一動,讓肚子蠕動一下。

●缺乏鈣和維生素D

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有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以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個論點。同樣的,血中的維生素D不足跟大腸癌發生有關,如何補充還有爭議。而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和曬太陽是可以先做到的。

7項可能的危險因子

●含糖食物和含糖飲料

近期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多吃甜食會增加大腸腺瘤的發生率,尤其是直腸線瘤,這跟現在年輕成人(小於50歲)直腸癌發生率上升的情況不謀而合。青少年正處於發育的時期,細胞正加速分化,荷爾蒙和代謝改變也在進行,而這個時期甜食對於胰島素及肥胖的影響是特別的大,像是含糖飲料可以在短時間讓血糖跟胰島素上升,長期下來就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接著改變基因表現,促使細胞分化異常。此外,高血糖也會加速慢性發炎,增加發炎因子,誘發大腸癌。在動物實驗上觀察到餵食老鼠高果糖的玉米糖漿,是會直接造成大腸腫瘤細胞長大。

●接受抗生素治療

常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相,使用15-30天風險會增加約8%;抗生素使用30天或以上,風險增加約15%。研究是回溯分析病例資料庫,使用殺厭氧箘的抗生素,例如盤尼西林類的藥物風險較高。不過整體來說抗生素的影響還是較輕微的,謹慎使用就好。

●病原菌增生

牙周病、聚合梭桿菌、人類乳突病毒、幽門桿菌感染等,都有研究說明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不過這些理論都還在探索中,將來應該還會有新的發現。

●輪夜班

經常性的晚上工作缺乏日照,會改變退身體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濃度,這個荷爾蒙會因為光線而改變,有一些研究認為上夜班會增加大腸癌發生。

●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

例如罹患前列腺癌、睾丸癌的病患並接受放射治療,由於早期的放射線不像現在這麼精準,多少會照射到直腸導致正常細胞病變。至於現在的治療方式會不會增加直腸癌風險,仍在研究中。

●膽囊切除

接受膽囊切除的病患會輕微增加右側大腸癌的風險,發生率多1.16倍。目前認為跟膽囊切除後,大腸中膽酸組成的改變有關。

●子宮內膜癌

小於50歲且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 後續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多四到五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