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防「私密處」感染、發炎! 中醫師:「這幾種」飲食要少吃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天氣悶熱,全身溼黏黏,私密處也容易受感染,醫師表示,私密處在特定時期會有正常的分泌物,但分泌物增多,出現奇怪的顏色、有搔癢的感覺,就需注意,建議感染的女性,平常飲食要減少吃「冰」、「酒」、「酪」、「肥」、「甘」的食物,像是冰品、生啤酒、乳酪、油炸物及甜食等,易生痰濕,阻礙循環,使身體濕熱加重。
名漾玉璽中醫診所院長王心眉在臉書粉專「王心眉醫師」發文表示,健康的分泌物是透明無色無味,能維持陰道濕潤、保護陰道、幫助受孕,但如果多到需要墊護墊,顏色異常、異味、搔癢,質地如乳酪、泡沫狀等情況,必須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常見症狀有臭味、紅腫 嚴重恐排尿困難
王心眉提到,常見感染症狀可能會有搔癢、臭味或有白色、灰白色、黃色、黃綠色分泌物,甚至紅腫,性交疼痛,嚴重時會有排尿困難,而陰道有天然的菌叢,平時可使陰道保持健康的弱酸性,避免病菌生長,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因體質失去平衡,才會導致感染發生,像是壓力、過度勞累、免疫力下降、天氣悶熱,加上體質偏濕熱,私密處就可能變成細菌、黴菌的溫床,發生感染。
針對治療方式,王心眉提到,中醫治療會根據感染類型、體質不同,搭配不同的中藥來處理,私密處感染常與濕熱有關,通常會使用龍膽瀉肝湯、八味帶下方調理,除了濕熱外,也可能還有脾虛、腎陽虛、腎陰虛、血虛、氣鬱等不同情況。
王心眉說,脾虛可加入黨參、白朮、蒼朮等來補脾氣,幫助濕氣排除,也會加上對抗細菌感染的中藥,像是黃連、黃柏、龍膽草、苦參根、梔子;而白色念珠菌、陰道滴蟲則常用苦參根、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赤茯苓、蛇床子、苦參根、百部、土茯苓等藥材,根據個別狀況不同搭配使用。
少吃冰、酒、奶製品、油炸物、甜食 易增感染機會
王心眉建議,「冰」、「酒」、「酪」、「肥」、「甘」要少吃,易使體質偏濕熱,經常感染的患者不宜多吃,像是冰、酒類,尤其生啤酒、奶類製品,像是牛奶、起司、乳酪、高熱量飲食,像是油炸物、巧克力等、甜食,例如蛋糕、珍奶等,而過多甜食會使血糖升高,陰道內分泌物糖份也隨之增加,是白色念珠菌生長的環境,細菌可能就會大量生長,導致感染機會增加。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