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GPS也可用於人體! 外科手術利器「立體導航系統 」

2022/07/28 20:02

在手術過程中,醫師都會盡量用對身體產生最小影響的方式,來治療疾病;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文/呂冠廷

開車時使用GPS導航,除了能夠找出最短的路線,還能減少走錯路或是避開不好走的路段。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導航系統也運用於神經外科手術當中。對外觀而言,縮小傷口的大小,對內部而言,減少破壞的範圍,安全性與精準度均大幅提升。

避免傷害、減少破壞是手術目標

外科醫師施行手術常常要把病人體內的病灶取出,或是減壓、引流、重建等等。手術當中不希望破壞到正常的組織,每位醫師都會盡量用對身體產生最小影響的方式,來治療疾病。

在神經外科的領域,由於腦、脊髓與神經都是極重要的身體構造,尤其需要避免對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如何精準地找到病灶,並將破壞減到最低,一向是神經外科醫師的目標。

將GPS用於人體的「立體導航系統」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醫療的發展,現代人時常使用的GPS導航,已經成熟的運用在人體上,稱為「立體導航系統」。此系統可以精確地定位病灶,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傷口也能夠盡可能的縮小,以微創方式處理傳統需要大範圍操作的手術。

立體導航系統只需要病人術前的檢查影像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圖一),利用衛星定位的理論,將影像帶入系統中,透過軟體運算與立體感應攝影機的偵測,以病人身上的參考點做相對位置的整合,就可以在術前準確知道病灶位置(圖二),以及周遭的血管、神經、骨頭等需小心避開的構造;此技術還可以讓醫師在手術前就把需要劃開的傷口設計好,減少不必要的破壞、縮短傷口疼痛及恢復時間,在手術過程也能即時知道所在位置的深度,進而判斷病灶的移除程度。

圖一: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呂冠廷提供)

圖二:立體導航系統可幫助醫師在術前準確知道病灶位置。(呂冠廷提供)

立體導航系統時常運用在腦部切片、腦瘤、腦下垂體腫瘤、腦膿瘍引流、腦室外引流、腦功能性治療、癲癇治療、出血性腦中風、脊椎滑脫、脊椎腫瘤等疾病,此技術的成熟,已經成為神經外科手術的重要輔助工具。

(作者為新光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本文取自《新光醫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