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頂尖期刊阿茲海默症論文傳「造假」 學者分析:不影響現有治療

2022/07/27 18:55

阿茲海默症患者病理切片示意圖。(美聯社)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頂尖期刊《科學》日前曾發表調查報告指出,2006年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科學家萊斯內發表於另一頂尖期刊《自然》的一篇阿茲海默症論文研究疑似造假,消息披露後,外界擔憂是否讓阿茲海默症過去研究都被引導到錯誤方向,專家今(27)分析指出,該篇論文在整體阿茲海默症研究並非具有里程碑關鍵地位,對於現在的研究衝擊不大,對治療更沒有影響。

美國學者萊斯內於2006年發表的阿茲海默症研究,被《科學》期刊認為相關實驗照片是拼湊而成,並指該篇論文為造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陳韻如、陽明交通大學腦科研究中心副教授鄭菡若分析該起事件。

鄭菡若表示,萊斯內該篇論文是提出透過小鼠實驗,發現由12個Aβ單體組合的寡聚體是造成阿茲海默症小鼠記憶退化的主因,不過關於Aβ寡聚體的研究並非是該篇論文創始,1992年就有提出相關假說,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癥就包含腦內有Aβ的沉積,只是發病時Aβ的濃度會最高,學界針對各種Aβ的聚合體做分析研究,並發表幾千篇研究論文,萊斯內只是再延伸相關研究提出的其中一種Aβ*56可能是致病原因。

鄭菡若進一步表示,萊斯內16年前發表該篇論文後,有20到30個相關研究,其中就有報告指出無法得出相同的結果,並發表在期刊上,討論熱度就隨之下降,就算該篇論文造假,對整體研究或現在民眾接受治療並沒影響。

鄭菡若說,萊斯內的該篇研究從犧牲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到資料出爐,會需要4-5天,實驗流程很長,有可能會因一些小差異就出現變數,加上每隻老鼠可能用的組織、分析比對的人類檢體不同,很多變項控制很難做到完全一致,也因此多年來萊斯內提出的假說未被質疑造假,但學界也認為,優秀的假說在大實驗室執行下,應有一定比例成立。

隨著人口老化,阿茲海默症患者增多,要避免阿茲海默症,鄭菡如認為運動跟睡眠、多用腦都很重要,Aβ在人體就存在,睡眠可消解產生的Aβ;陳韻如表示,「三高」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之一,科學界目前也研究長新冠是否為風險因子之一;目前該病無有效藥物,得靠早期診斷,但也只是延緩神經細胞壞死,她說,神經細胞死亡後就無法再生,隨著神經細胞死亡增加,腦功能會逐區崩壞,現在研發相關藥物的瓶頸就在於很難讓藥物可傳達到腦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