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OL雙乳大小相差2罩杯 就醫揪出壘球般大腫瘤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40歲的陳小姐從事行銷管理工作,因從小就怕痛、怕打針,即使去年3月就摸到右邊乳房有異常腫塊,且持續變大,但她選擇忽略,胸部從D罩杯長大至F,還撐爆襯衫,她還是不敢看醫師,直到去年10月被朋友發現,她的左右乳房相差2個罩杯,並力勸她就醫,才揪出11公分、比壘球還大的腫瘤,確診為「早期高風險性三陰性乳癌」。
陳小姐昨天說,去年3月摸到右胸有腫塊後,曾上網搜尋到切片所用的粗針尺寸後,被嚇到不敢就醫,但去年10月確診後,她選擇相信醫師和醫療團業,手術前先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縮小腫瘤,術後病理切片檢查確認乳房跟淋巴結完全沒有癌細胞,讓她更有信心面對術後輔助治療。
三陰性乳癌惡性度高 醫:別放棄治療
收治陳小姐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三陰性乳癌是指雌激素(ER)、黃體素(PR)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3種受體的表現都呈現陰性,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的10-15%,因癌細胞的分化常呈現 高惡性度,易有「期間癌症」,復發的機會較其他類型的乳癌為高,腦部轉移的比例也高,一旦轉移或復發,可用的藥物治療選擇又比其他類型少;初次治療後的1-3年為復發高峰期,之後會顯著降低至與其他類型接近的程度。
免疫藥物+化療+手術切除 可降低復發率
至於陳小姐罹患的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是指「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腋下淋巴轉移」或者「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曾令民指出,過去歐美的治療指引,化療是早期三陰性乳癌的標準治療選項,但有3成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在5年內復發;現在的治療新觀念是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手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前導性治療,可降低癌腫瘤期級數,可減少手術切除範圍;在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以鞏固療效,可以提高病理學完全療效反應超過6成,有助降低近4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進而延長存活,達到接近沒有癌症跡象的目標。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教授陳訓徹強調,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先期性治療,更需要追求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一旦達成目標,後續有助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
陳訓徹表示,林口長庚醫院臨床351位病友的統計資料顯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在接受化療合併免疫的先期性治療後,多數能夠達到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的目標,超過傳統小紅莓類與紫杉醇化療組合許多,復發風險也相對較低。
40-44歲、60-64歲 主要罹癌年齡層
陳訓徹表示,門診也發現,有一些三陰性乳癌病友確診在45歲之前,病友相對年輕,而國內乳癌發展趨勢已朝向雙高峰發展,也就是說,未經乳癌篩檢患者年齡約介於40-44歲,而45歲以上接受篩檢族群,患者年齡多介於60至64歲。但政府目前僅針對40-45歲有乳癌家族病史、45-70歲女性予以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因此呼籲年輕女性朋友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陳訓徹和曾令民兩位醫師都呼籲乳癌病友「別再自己嚇自己!」許多癌友得知罹患三陰性乳癌,網路爬文看到惡性高、預後差等負面用詞後,沮喪地想放棄治療,但其實,無論早期或晚期,近年三陰性乳癌治療皆已有明顯的進步,呼籲癌友不要灰心,積極配合醫囑治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