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生食野生貝類當心中毒! 食藥署:慎選來源、徹底煮熟

2022/07/23 16:38

食藥署表示,要避免貝類食品中毒,切記將貝類徹底煮熟、選購及食用要慎選來源;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ixabay)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天到海邊吃海產要特別注意!食藥署在臉書專頁「食用玩家-食藥署」與食藥好文網提醒,直接生食野生貝類水產品,像是生蚵、生蠔、扇貝、鮑魚、蛤蜊及淡菜等,若處理不慎,很有可能引發食品中毒。食藥署表示,要避免貝類食品中毒,切記將貝類徹底煮熟、選購及食用要慎選來源,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貝類水產品。

食藥署強調,要避免貝類食品中毒有兩個重點:

●徹底煮熟:貝類水產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而且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料理過程使用的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慎選來源:選購或食用貝類時,應慎選供應商,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貝類水產品;特別是天然野生貝類,一定要秉持著「天然ㄟ有天然的風險」原則,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食藥署說明,貝類水產品的食品中毒機制可以分為微生物污染及貝類毒素。貝類若遭生長環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像是諾羅病毒、腸炎弧菌等,而民眾在食用前未充分加熱,即有可能食用後導致中毒。

食藥署指出,貝類為濾食性生物,會攝食藻類如渦鞭毛藻、矽藻等,藻類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藻類毒素」,可能大量累積在貝類組織中。貝類毒素在貝肉組織中相當穩定,即使經過高溫加熱也不易被破壞。

若食用有毒素的貝類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肌肉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痺,甚至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呼吸系統中止或致命。貝類毒素中毒較為少見的案例有失憶性貝類毒素,會造成短暫性記憶力喪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