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醫師不抽菸竟罹肺腺癌 無症狀靠1檢查及早發現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老菸槍和家族基因病史都是肺腺癌的高危險群,但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症狀時恐怕已是中後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沈彥廷是外人眼中的型男醫師,年僅41歲的他不抽菸又有健身習慣,卻在去年員工健檢首次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發現肺葉有0.8公分陰影,觀察3個月後切除並確診為肺腺癌,沈彥廷慶幸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呼籲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沈彥廷出生醫生世家,父親是高醫腫瘤外科教授沈茂昌、2位舅舅是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前院長張宏泰與台大醫院泌尿部名醫張宏江,姐姐、姐夫、妹妹、妹夫、舅媽、表弟、表妹等全是醫師,光二代就出了17位醫師。
身為整外醫師,沈彥廷特別維持良好的外形,他說,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得癌症,因為除了醫院工作繁重,日常生活作息很正常,平時也很注意飲食少油少鹽,也有固定健身習慣。
去年9月,因醫院為員工安排全身健康檢查,沈彥廷首次做了低密度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肺葉有0.8公分陰影,因可能是發炎、感染,也可能是癌細胞,由於年輕又無症狀,因此經家族名醫們線上「會診」後,建議他先觀察3個月。
沈彥廷表示,在3個月的追蹤期間,心情真的很煎熬,身為醫師自己心裡有底,了解肺部有陰影的感染比例低,也深怕陰影擴大,等到去年12月再做檢查,陰影仍在但幸好沒有變大,經由胸腔專科醫師判斷,認為陰影是癌症的機率偏高,建議可再觀察半年或直接手術切除,他當下決定立即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部分肺葉,腫瘤經病理檢驗也確定為肺腺癌第1期。
由於是早期發現,沈彥廷的肺腺癌切除後,不需做化療,雖然對肺功能影響不大,但剛做完手術時,還是要做吹氣球等術後肺活量訓練,目前每3個月追蹤治療,後續每年也需持續追蹤,但他因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後續就不會太擔心。
大同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洪仁宇指出,肺癌成因可能性最高還是每天1包菸以上的老菸槍,但這幾年慢慢發現,家族中有兄弟姐妹、父母得過肺癌者,得到肺癌機率會增加,2人以上機率又更高,今年7月1日起,國健署的肺癌早期篩檢計畫,也提供有肺腺癌家族史者,女性45至74歲、男性50至74歲可免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發現、治療。
洪仁宇強調,肺部健康與空氣成分、吸菸與否、職業如在粉塵曝露環境中工作等有關,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大部分有症狀才檢查,發現時都不會是初期,而是3、4期了,因此建議不分年紀,老菸槍、家族史等高風險者,應每年做1次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