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孩子發展落後? 社家署:早期療育幫助融入社區

2022/07/13 16:26

家長平日可多觀察寶寶的發展,確保其沒有發展遲緩情況;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家中小寶寶隨著時間成長是充滿喜悅的事情,但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生理、語言、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發展落後於同齡人,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時可至醫院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盡早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能促進其成長、發展,幫助其像其他孩子一樣融入社區。

據衛福部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發布的資料顯示,大多數發展遲緩的原因是未知的,目前能被發現的原因僅占約20%-25%,在已知的原因中,包括營養、家庭環境刺激、基因突變、先天疾病、後天疾病等,其中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最大。

國健署提醒,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出生低體重、有先天性異常、腦部疾病或受傷、母親懷孕期間曾接觸過菸酒藥品,或家族近親有視聽覺障礙、智能不足、精神異常等,寶寶較容易發展遲緩,家長應特別留意觀察。

愈早補救 成效愈大

嬰幼兒3歲以前腦細胞連結網已發育7-8成,6歲之後腦細胞連結網增長逐漸緩慢,因此0至6歲嬰幼兒若有功能受損或遲緩現象,愈早給予補救,成效愈大。國健署呼籲,孩子的生長與發展一生只有1次,不要錯過療育的最佳時機。

國健署也表示,如能及早診斷、接受適當療育,可以讓部份發展遲緩兒童減輕未來障礙程度,甚至追上其他同齡孩子。

早期療育透過許多專業團隊合作,對發展遲緩兒童提供適當醫療照顧、教導方法、教育計畫與社會福利服務等。專業團隊成員包含特殊教育老師、醫師、護理人員、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幼教老師等,提供全方面完整療育服務。

早期發現 早期療育

為求早期發現孩子發育遲緩的狀況,社家署提醒,家長可以從關心、觀察孩子開始,運用兒童健康手冊及學前兒童發展篩檢表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粗細動作、語言及認知,觀察孩子的生活狀況及行為反應是否有落後的情況。國健署也提出以下3點事項,幫助家長及早發現。

●家長平日應多加觀察寶寶的發展步驟,同時定期帶孩子接受健康檢查。

●家長應定期觀察並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各年齡層之「家長記錄事項」,以及寶寶成長的發展步驟,並在每次健檢時,提供寶寶的狀況給醫師參考。

●家長可依寶寶的實足月(年)齡,自行對照各年齡層的發展重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