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長新冠」後頭髮一直掉? 醫:落髮問題分「這3種」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持續,「長新冠」也是許多民眾關注的議題。醫師表示,染疫後的落髮問題是很多人在意的症狀,並分析3種因新冠肺炎造成的落髮狀況以及其他皮膚問題,提醒民眾若落髮或皮膚發炎現象嚴重或惡化,務必尋求皮膚科門診評估治療。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昱璁在臉書粉專「陳昱璁皮膚科醫師」發文分享,新冠肺炎染疫後,在皮膚科領域中會出現的問題,40%會有落髮問題,20%會引起皮膚皮疹、COVID腳趾、蕁麻疹等問題。其中落髮問題的成因是由於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導致,跟新冠有關的落髮可以分成3種:
休止期落髮(telogen effluvium)
新冠病毒被認為會誘發休止期落髮,發燒或疾病甚至壓力,造成毛囊大量進入休止期,約發生在新冠肺炎1-2個月後,其它因素造成的休止期落髮,例如產後落髮、壓力性落髮來得早(通常約2-3個月內發生落髮)。其原因是新冠病毒引起身體促發炎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的分泌,使得處於生長期的頭髮迅速進入休止期,進而落髮。
圓禿(alopecia areata)
新冠肺炎後的圓禿,只有不到一成是新個案,大部分的人是在得到新冠肺炎前就有圓禿的病史或正在發作,染疫後讓之前的圓禿復發或是惡化。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氧化壓力增加,使得免疫細胞T細胞活化,進而攻擊毛囊造成落髮。
雄性禿(androgenic alopecia)
跟前面兩者不同,雄性禿被認為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險因子,好幾篇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中,不論性別,有雄性禿的比例很高,高於正常族群。這是有趣的論點,專家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雄性素會使新冠病毒容易入侵正常細胞,因而有研究發現服用抑制雄性素的藥,可以縮短新冠肺炎的症狀,和減少住院的機率。
除了落髮問題之外,陳昱璁指出,外觀受影響也來自兩個重要層面:
身體處於發炎狀態
●水泡型症狀:皮膚上出現水泡,通常比其它種新冠肺炎症狀早出現,與水痘的不同是,新冠肺炎水泡好發在軀幹,水痘則是頭頸部也會有水泡。
●蕁麻疹:患部出現一塊塊浮起的紅腫搔癢,而且染疫過的人治療期會比一般的蕁麻疹還長。
身體凝血、血管功能異常
●假性凍瘡:導致異常凝血與血管收縮增加,使肢端缺血腫脹和疼痛。
●網狀青斑血管病變:COVID-19對皮膚微血管系統影響,血栓形成減少血流,由小腿皮膚血管閉塞,引起嚴重的疼痛潰瘍,潰爛周圍有色素沉澱。
武漢肺炎的後遺症除了呼吸道、肺功能、腦霧外,也影響到了毛髮與皮膚的外觀,陳昱璁提到,可能是免疫細胞造成發炎因子增加,所導致的皮膚問題,嚴重時可能造成康復者對自己外貌的自卑感。休止期落髮大概會持續6個月,待毛囊恢復成生長期,就會慢慢重新長出頭髮了,而圓禿和雄性禿的治療方式迥異,建議諮詢醫師尋求協助。
陳昱璁提醒,民眾平時的保養可著重於蛋白質、維生素B7(生物素)、鐵質、鋅、維生素D/E的攝取,這些都對毛髮生長有益處。低能量雷射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刺激毛囊生長,增加頭髮密度和粗度。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