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9歲男罹癌切除大腸且暴瘦15公斤 大、小腸移植助他重生

2022/06/01 21:17

許士超醫師指廖先生接受全小腸及大腸移植,能正常進食,也恢復原來體重。(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39歲的廖先生在6年前因結腸癌及家族大腸性瘜肉症,切除全部大腸,2年前又發現小腸長出將近13公分的類結節纖維瘤包覆小腸大動脈,手術切除後,全部小腸也不保,會面臨「無腸可用」,只能先插管引流,4個月來不斷腹瀉,暴瘦15公斤,幸好今年2月等到大愛移植,接受全部小腸及大腸移植,終於感覺到「餓」,能好好進食,也恢復原來體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許士超指出,這可能是台灣首例大腸、小腸移植的案例。

許士超表示,罹患家族大腸性瘜肉症是大腸癌及小腸類結節纖維瘤的高風族群,一旦沒有小腸只能靜脈注射營養,5年內存活率僅5成,廖先生切除全大腸後,幸運等到大腸、小腸捐贈,醫療團隊克服血型相容但不相同的移植手術,加上調配4種免疫抑制劑使用,以減少感染,讓他術後8天就能進食。

廖先生接受大、小腸移植,能正常進食,也恢復原來體重。(記者蔡淑媛攝)

廖先生因血便發現罹患結腸癌,又因家族大腸性瘜肉會不斷癌變,接受全大腸切除手術,後來又發現小腸腸繫膜長出8公分類結節纖維瘤,透過手術切除乾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處理方式,但腫瘤已包覆住供應大部分小腸血液的上腸繫膜動脈根部,切除腫瘤勢必全部小腸也不保,將無腸可用,只能靜脈注射營養,但死亡率極高。

許士超說,類結節纖維瘤持續變大到快13公分,持續侵犯腸道,造成廖先生腸穿孔、腹膜炎、腹內膿瘍,只能先裝手術裝引流管控制腸液滲漏及減少食飲量控制,但病情不斷惡化,廖先生4個月內從體重74公斤掉到60公斤,1天腹瀉8次,吃了就拉,非常虛弱,加上反覆感染,一年內死亡率高,尋求小腸移植才能找到一絲曙光。

所幸廖先生今年2月等到一位體型合適、O型的捐贈者,捐出大腸、小腸,即使與他AB型不同,但經血型相容但不相同小腸移植手術,歷經15個小時,包括腫瘤摘取、受贈者小腸摘取與植入、腸道重建手術,2天後再次進行第2次手術建立大腸造口與關閉傷口,術後隔天脫離呼吸器,第8天開始經口進食,嚴格監控飲食、體重及抽血是否感染,使用4種免疫抑制劑,都無排斥現象,不到1個月就出院。

廖先生出院後飲食正常、食慾不錯、體重也增加回復到75公斤,無明顯排斥或感染現象,排斥藥物也減量使用,預計3到6個月也可拆除大腸造口,恢復正常排便。

他說以前生病時一吃就拉還會腹脹,但他與妻子勇敢面對,盡量吃得營養,爭取換腸時間,幸運終於等到,現在終於會感覺餓,享受進食的幸福感。

廖先生接受中國附醫器官移植中心鄭隆賓榮譽院長及一般外科醫師許士手術完成小腸移植,重獲新生。(記者蔡淑媛攝)

許士超醫師指廖先生歷經全大腸切除、小腸引流等3次手術,今年2月接受大、小腸移植,終於能好好進食、生活。(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