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孩子確診注意這6件事 醫:父母顧好自己才能顧孩子

2022/05/29 21:07

家中孩子就算染疫,仍然需要父母的陪同、陪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家中孩子就算染疫,仍然需要父母的陪同、陪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父母常擔心家中孩子確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該怎麼辦,但醫師表示,若想照顧好孩子,要先照顧好自己,父母要先注意6點,包含自己是否有打滿疫苗,勿將小孩單獨隔離以免發生危險等。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小朋友一旦確診或被匡列,大人的日常生活便瞬間被打亂,再加上有關疫情的報導湧入手機內,會讓人心力憔悴,建議要先了解以下6件事,才不會太手忙腳亂。

●問問自己:打滿疫苗了嗎

大人染疫的死亡率比孩子更高,父母親本身是比孩子更高風險的族群。黃軒建議父母都要接種第3劑疫苗,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也才能成為孩子的照顧者。先把自己健康照顧好,才能好好照顧小孩子。

●不要嚇孩子

不要用語言或行為,來嚇你的小孩,或是禁止他們和你的互動。黃軒指出,這是「增長親子關係」的良好生活時間,應當傾聽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嚇孩子們。

研究發現,當孩子24小時在家不用上學,然後是輕症或無症狀,在家活潑好動時,父母親面對自己的另一半或親子互動,都會很有壓力、易有負面情緒。若父母親忽然對孩子的態度改變,孩子可能會感覺:「父母生氣了」、「我一直在家,父母就會不高興」。

●陪伴小孩多出的在家玩樂時間

玩樂、遊戲、學習、和父母親一起互動,是使孩子日常生活快樂的來源,不該禁止孩子和大人互動、説話,可多對孩子傾訢關心、也多傾聽孩子心聲。

●找低風險族群來照顧小孩

千萬別叫「阿公阿嬤」來照顧孩子,,因為阿公阿嬤通常都超過60歲,可能有慢性病,若遭小孩子傳染,他們的死亡率比父母親還更高。

●不可以把隔離小孩在單獨空間

不可以因為小孩染疫,就禁止孩子活動,也不能丟小孩一個人在家,這既法律規定,更是安全的顧慮,大家要記得遵守。

●需了解小孩何時該看醫生

黃軒提醒,父母需了解孩子5項「就醫警訊」、6項「緊急送醫症狀」,才能及時讓孩子就醫。

黃軒指出,Omicron感染小孩子後,仍然以無症狀或輕症狀為主,若孩子染疫後,沒有覺得太不舒服,父母親也不必懷疑孩子故意不告訴父母。

家長必須學習觀察警訊表徵,及緊急送醫條件。(指揮中心提供)

家長必須學習觀察警訊表徵,及緊急送醫條件。(指揮中心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