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和耳鳴共存? 中醫:針刀與穴道按摩可減緩

2022/05/07 09:31

中醫表示,可以透過針刀或按摩穴道來改善耳鳴;圖為情境照。(圖取自xframe)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患者尋遍各大醫院治療耳鳴卻效果不彰,以為自己只能和耳鳴和平相處,中醫師表示,要知道耳鳴的原因,才知道是不是只能和平共處,並指出,可以透過針刀或按摩耳朵附近的6個穴道來改善耳鳴。

三重仁安堂中醫主治醫師李俊儀在臉書粉專「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發文表示,耳鳴主要就是神經、血管、肌肉的問題,針對頸後和耳內的軟組織利用筋針(無痛針刀)鬆解,解除癜痕或是沾黏問題,使內耳的頸動脈供血恢復,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

李俊儀表示,目前以無痛針刀治療神經性的耳鳴可以有10%-30%的效果,而血管性和肌源性的耳鳴可以恢復到50%-90%。

李俊儀分享,按摩耳前三穴(耳門、聽宮、聽會)順時鐘按摩到耳朵上方的率谷穴,再往耳下的翳風穴,最後按摩頸部的風池穴,每次按摩1分鐘就可以減少耳鳴的機會喔!

中醫分享,耳鳴預防6穴位,每次按摩1分鐘就可以減少耳鳴。(圖取自臉書專頁「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

耳鳴的保養

●改變對耳鳴的觀感,訓練腦部適應耳鳴,並且與耳鳴聲「和平共存」。

●調整飲食,減少刺激性或是重口味食物,例如:咖啡、茶葉、辣椒、麻辣鍋等。

●作息正常,不要過度疲勞及熬夜,要充分地睡眠及休息,平常要規律運動。

自覺性耳鳴

多是因為神經受到壓迫,例如聽神經傳導路徑受到壓迫或是損傷的疾病:聽神經瘤、髓鞘炎、血管硬化、腦中風、鼓膜穿孔、外耳道炎、梅尼爾氏症等,耳鳴聲較不會因為物理手法治療而改善。

他覺性耳鳴

血管性原因,因為血管阻塞狹窄或是受到壓迫,例如;血管瘤、血管阻塞、血壓太高、顱內高壓。耳鳴聲通常和心跳同步,頭偏左偏右會有差別,有時伴有頭暈頭痛的症狀;肌源性原因,面部肌肉、咀嚼肌、頸部肌肉、耳內肌肉痙攣,因為肌肉活動不協調而導致耳鳴聲。耳鳴聲低沉,頻率每秒1~2次,放鬆肌肉可以使耳鳴聲變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