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垃圾食物一口接一口 醫:食物成癮是重要肥胖原因

2022/05/02 12:31

醫師表示,食物成癮常是造成肥胖最重要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食物成癮常是造成肥胖最重要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垃圾食物對人體的害處,還包括「食物成癮」!湞媄診所院長王姿允指出,這些會上癮的垃圾食物,會讓人越吃越停不下來,「食物成癮」不但確實存在,而且需要治療,因為常常是造成肥胖最重要的原因。

王姿允在臉書粉專「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分享,「食物成癮」(food addiction)是1956年以來已出現的名詞,直到近幾年才有大量的實證研究,雖DSM-V對「Food addiction」仍未有明確定義,但臨床上的確常見許多肥胖個案存在著程度不一的食物依賴現象,尤其是所謂的「快味食物」(hyper-palatable food),尤指脂肪、糖和鹽混合的食物,常見於加工食品及垃圾食物,讓人立即上癮的特性和戒斷時的反應,和毒品跟菸酒的上癮現象並無二致,但是機轉更加複雜。

王姿允說,從功能性核磁造影上的亮點可知和海洛因、古柯鹼這類的成癮物質對紋狀體的D-2 receptor的刺激是同樣強烈,目前可用「耶魯食物成癮量表」(YFAS)做為協助診斷工具。在2020年《Nature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期刊,非常詳細的闡述了腸腦軸跟腸道菌相的互通,如何影響了食物成癮,以下3個重點:

●「正常的」攝食行為,是由腸道調控食慾的激素(飢餓素、GLP-1腸泌素、CCK、PYY等等)、腸道菌代謝產物(SCFA、胺基酸代謝物)和腸外荷爾蒙(瘦體素、胰島素)跟大腦的下視丘、享樂機制(多巴胺和前額葉)之間的嚴格協調下的「平衡狀態」。

王姿允說明,相比之下,食物成癮是一種失衡的進食行為,反映了腦-腸-腸道微生物組(BGM)裡面組成跟訊號的失控,讓這種平衡傾向享樂機制,讓人「渴求」(craving)特定食物而怎麼吃都無法獲得滿足。

●食物成癮從生命早期(嬰兒)的腸道菌就開始養成,包括壓力、使用抗生素、營養不良、廉價快味的高熱量速食等等,都會進一步通過中樞(多巴胺訊號阻斷)和腸道(迷走神經傳入功能、代謝性內毒素血症、全身發炎反應、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影響成年後的進食行為。

●長時間的終生飲食(lifelong)選擇,可以調節BGM相互作用和飲食行為; 例如,長期攝入高油高糖西方飲食(Western diet)會導致系統性慢性發炎反應,而讓「抑制食物攝入」的反饋機制失靈,反之,夠長時間的高纖維/低脂/低糖飲食,能讓飽足相關訊號發揮正常功能。

王姿允表示,治療的介入,首重矯正失衡的腸腦軸跟腸道菌相,每一層訊號每一個組成都息息相關,這就是為何GLP-1減重藥物的減重效果有限,或為何有些人無效,因為那只是BGM軸裡的「其中一個螺絲釘」而已,其他零件缺損的源頭問題沒解決,食物成癮依然存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