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目眩合併右眼瞼下垂 竟是顱內動脈瘤破裂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62歲楊姓男子頭暈目眩長達1個月,日前起床時突然發現右上眼瞼下垂,家人緊急送醫,發現竟是右側顱內後交通動脈瘤破裂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經童綜合醫院安排至「複合式手術室」進行開顱併動脈瘤夾除手術,術後住院10天即出院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表示,顱內動脈瘤破裂是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因,致死率高,家族病史、抽菸、三高、壓力與大量飲酒等是致病因素。
楊男因右上眼瞼下垂,家人緊急將他送往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經斷層掃描等檢查,急診醫師劉姝佑發現患者為顱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會診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進行診療,確診患者因右側顱內後交通動脈瘤破裂所致,先送加護病房,等穩定後再送「複合式手術室」進行開顱併動脈瘤夾除手術。
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表示,顱內動脈瘤破裂常導致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因突然發生,致死率相當高;當血管壁厚薄不一、血管壁脆弱和血管失去原有彈性等,長期受到血流血壓沖刷就會逐漸突出而形成動脈瘤,當血壓上升或血流量突然增加時就會導致動脈瘤破裂。典型症狀為劇烈嚴重的頭痛、噁心嘔吐或喪失意識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複視或眼瞼下垂等情形。幸楊男家屬警覺及時送醫,避免患者二次出血。
柯宗伯說,家族中若有人曾因顱內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機率即較一般人高;另抽菸、三高、壓力與大量飲酒等也都是致病因素,平時應特別注意。
童綜合醫院「複合式手術室」因配置多軸室血管攝影,不僅提供術前、術中及術後的影像造影,達到影像及手術同步整合的治療方式;術後勿需移動病患,直接在手術室做血管攝影,也可減少病人轉運及降低麻醉與感染的風險,提供患者更安全的手術環境與成效,對於開顱併動脈瘤夾除手術有很大的幫助。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