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謠言終結站 》「胎位低」易早產? 婦科醫駁:胎位沒有分高低

2022/03/27 20:29

烏恩慈表示,「胎位低」根本不是醫學專有名詞,既不需要臥床休息,也不必使用托腹帶;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人以為「胎位低」容易早產,需要使用托腹帶且臥床休息。醫師指出,胎位只有分正或不正,沒有分高低,「胎位低」根本不是醫學專有名詞,既不需要臥床休息,也不必使用托腹帶。何況早產難以歸咎原因,也難以預防,只要子宮頸沒有變短,早產風險就不會特別高。

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在臉書專頁「烏烏醫師」發文表示,胎位正表示胎頭朝下,可以自然產;胎位不正可能是臀部朝下、腳朝下或橫躺。若胎位不正,自然產風險較高,大多會選擇剖腹生產。

烏恩慈指出,「胎位低」的說法,應該是在還沒有超音波的年代,大家只能靠肉眼看肚子高低,猜測孕婦是否快要生了,這樣的說法延續至今。但胎位無法靠外力改變。因為胎兒就像小魚在游泳池裡游泳,自己決定要游得高還是低,媽媽就算臥床、使用托腹帶,也無法讓法胎位高一點,反之亦然,孕婦天天深蹲也不可能讓胎頭變低。

烏恩慈表示,「胎位低」只是超音波影像的結果,並沒有臨床意義,就像小魚游得很靠近游泳池排水孔,只要塞子有塞緊,魚兒就不會溜走。所以即使胎位很低、胎頭很靠近子宮頸口,若子宮頸沒有變短,早產風險並不會特別高。

烏恩慈指出,醫學研究顯示,子宮頸的長短與生產週數、早產風險有絕對的關連性,與其拿胎位高低做判斷,不如正確測量子宮頸的長度才是關鍵。

烏恩慈表示,有些孕婦到了懷孕後期,常覺得下墜感很重、胎動位置很低,擔心小孩忽然掉出來,多半是第二胎孕婦有這種感覺。這是因為骨盆底肌肉在第一胎時已被撐開、較為鬆弛造成的正常生理反應,只要沒出血、子宮頸長度正常,就不用臥床,反而更應該勤做骨盆底肌運動,避免產後漏尿。

烏恩慈強調澄清,早產是難以歸咎原因,也難以預防的生產狀況之一,在照顧孕婦時,還是要以婦女為中心,多考量媽媽的健康與權益,而非一味的給予限制,甚至是恐嚇她們「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