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防大腸癌高醫新研究 服益生菌能降低瘜肉發生率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大腸癌已連續14年高居全國癌症數之冠,又稱「癌王」,台灣消化系醫學會今、明2天在高雄舉行消化系聯合學術年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發表1項長達6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曾切除大腸腺瘤性瘜肉的患者,持續服用益生菌1年,腺瘤性瘜肉發生率可降近4成,有助預防大腸癌上身。
高雄80多歲老翁因腹痛、拉肚子長達半年,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4顆瘜肉,醫師將瘜肉切除後,老翁的腹脹、腹痛症狀仍未明顯改善,因此加入高醫胃腸內科研究團隊的臨床研究服用「宮入菌」(CBM588),連續2年接受大腸鏡檢查都未再發現任何腺瘤,也不再拉肚子可開心和家人出遠門。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胃腸內科醫師吳登強指出,大腸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佔12.3%,大腸癌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性瘜肉癌化所造成,又稱癌前病變,早期並無症狀,因此有大腸癌家族史、曾患大腸腺瘤性瘜肉者都是高危險群,須定期篩檢,但瘜肉切除後,1年內仍有高達6成的復發率。
高醫胃腸內科研究團隊醫師王俊偉自2017年3月開始,針對大腸鏡瘜肉切除術患者進行為期6年的臨床研究,實驗研究共381人,其中95人已完成試驗,包括做過3次大腸鏡檢查及瘜肉切除,結果發現每日服用以「宮入菌」(CBM588)為主成分的益生菌,定期追蹤1年後,大腸腺瘤發生率從70.8%明顯下降至31.3%。
王俊偉表示,人體本身就帶有「宮入菌」益生菌,特色是具芽孢、耐酸(空腹胃酸 pH1-2)、耐熱,穩定性佳,可與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併用,還可促進酪酸、醋酸等短鏈脂肪酸產生及調節免疫細胞生成,修復並鞏固腸壁上皮細胞,增加好菌、抑制壞菌,幫助瘜肉切除術後患者長期改善腸道細菌叢生態,增加腸內益菌形成共榮環境。
高醫胃腸內科醫師吳秉儒也指出,該菌種不僅能與抗生素與免疫抑制劑的藥物併用,由於厭氧菌在血液中不會增殖,更適用於腸黏膜破損嚴重的急重症患者,可減緩癌症治療過程的不適感。研究將持續進行至2023年4月30日,並在國際上發表結果。
吳登強也提醒,預防大腸癌建議每日5蔬果可避免腸道長期發炎而產生瘜肉或癌症,有家族病史的高風險者也建議45歲起就應定進行大腸癌檢查,國民健康署也補助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糞便潛血檢查,以預防大腸癌發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