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新生兒黃疸嚴重有致命危機 醫:須提防病理性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一名新生兒產檢正常、足月出生,但在出生18小時後發現皮膚黃,黃疸指數達19.3mg/dL(正常值11),經照射特定波長藍光,指數仍上升,換血後才改善,兒科醫師診斷是新生兒溶血症,並指新生兒黃疸嚴重時有致命危險,如黃疸逾兩週,需觀察嬰兒皮膚變化、奶量、活力與大便顏色;若滿月後仍有黃疸,就須立即就醫。
何謂黃疸?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李儒說明,人體膽紅素的來源75%來自老化的紅血球(血紅素),經代謝成脂溶性的間接型膽紅素後,再由肝臟代謝成直接型膽紅素後再經由腸胃系統排出。因為胎兒在母體內是個相對缺氧狀態,紅血球數量比成人多;但紅血球壽命比較短,此外,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無法處理大量膽紅素,因血液中膽紅素上升使得皮膚與眼睛開始變黃,造成新生兒黃疸。
李儒指出,多數黃疸是生理性或母乳性等較輕微症狀,但當黃疸指數過高且持久不退時,就要了解是否有潛藏疾病?即是病理性黃疸,如黃疸上升太早、太快、太高(>15)或是持續太久(>2週)就是病理性黃疸,這成因很多,常見原因有1、膽紅素產生過量:像母子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造成溶血,或是遺傳性疾病如蠶豆症等;2、膽紅素排泄不良:像膽道阻塞、總膽管囊腫;3、感染:如新生兒肝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4、其他:頭部血腫塊、瘀血、早產兒、甲狀腺機能低下等。
在治療上,有照光治療:當嬰兒黃疸指數超過標準,會以特殊波長約430-490nm的藍色光照射,以光線同質異構方式改變間接型膽紅素構造,變成水溶性型態的「光膽素」,可加速從大小便中排出體外。有少數人會需要換血治療,當黃疸指數大於25,可能影響幼兒腦部、造成核黃疸,當膽紅素超高或上升太快,就需要考慮換血治療,會用新鮮血液替換嬰兒體內血液,交換出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李儒提醒民眾對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及照護:
1、給予充足奶量可促進膽紅素排出;
2、新生兒黃疸超過兩週,除要注意嬰兒皮膚黃疸變化外,奶量、活力及大便顏色也是注意的重點;
3、若滿月仍有黃疸,應立即就醫、排除膽道閉鎖。
此外,若嬰兒皮膚變黃的速度很快,延伸到胸腹部;嬰兒活力變差、奶量減少、愛睡、嘔吐、發燒、茶色尿、灰白或黃白色大便等現象時,也都要快就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