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哥哥牙齦腫脹1個月竟罹白血病 妹妹捐髓救援
〔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在少子化趨勢下,家人之間的聯繫也成為醫療的關鍵。台南一名48歲謝先生,3年前突牙齦腫脹、喉嚨痛長達1個月,後來出現發燒、疲憊症狀,趕緊至奇美醫學中心就醫,檢查發現竟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經一連串化療及部分相合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病況總算穩定。
「當下都嚇傻了!」謝先生說,當時牙齦腫脹以為是牙齒問題,一度到牙科診所看診,但遲遲沒有改善,後來身體開始感到疲勞,覺得不對勁,趕緊到奇美醫院就醫,檢查後,醫生宣判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時,腦中一片空白,一度不知該如何跟家人說明。
確診後,謝先生在家人的支持下接受化學治療,隔年3月病況一度緩解,孰料,同年5月白血病又復發,經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建議下,決定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透過謝先生妹妹的白血球抗原(HLA)配型,以部分相合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總算成功控制病情。
謝先生今親自出席分享治療的心路歷程,同時給予其他病友鼓勵,呼籲「要相信並聽醫師的話」,會中,他感謝妹妹與家人的陪伴,更特別喊話,謝謝妻子一路以來的支持,甚至放下工作專心照顧,讓他相當感動。
馮盈勳說,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往俗稱骨髓移植,主要是抽取骨髓內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現今在少子化影響下,要由兄弟姊妹中得到異體造血幹細胞來源愈發困難,異體造血幹細胞主要適應症以血液腫瘤疾病、先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先天代謝疾病等為主。
他提到,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需先進行高劑量化療或放射治療,待體內惡性細胞消滅後,會暫時抑制患者免疫系統,避免對捐髓者造血幹細胞產生排斥,同時輸入捐髓者造血幹細胞,而移植後也須使用一定時間的抗排斥藥物,避免新造血幹細胞對患者自身器官產生影響。
馮盈勳指出,根據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統計,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3年整體存活率達56.6%,不過,整體存活率仍需專業醫護團隊、病人及家屬共同努力,奇美醫學中心目前共進行66例造血幹細胞移植,其中16例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11例病況穩定。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