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減少共病患者奔波推整合門診 醫改會揭照護人數下降盼檢討

2021/12/23 16:36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說明整合門診照護人數下降。(醫改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為改善多重慢性病患者須掛多科就醫情形,衛福部健保署推出「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照護人數從2016年55萬人降至去年僅17萬人,只占整體多重慢性病人5%,呼籲進行檢討。健保署則回應,收案人數下降與為提高計畫品質於2019年曾調整內容有關。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每5.5位國人就有1位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多重慢性病人就醫次數近國人2倍,平均用藥7.5項,門診整合照護收案對象甚至高達20項,等於飯前、飯後一把藥。

為解決多重慢性病人高就醫次數、高用藥品項等問題,健保署2009年起試辦「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並於2016年起擴大辦理,每年編列2.5億到3億費用,最近2年執行率卻均不到5成,照護人數也從2016年55萬人降至去年僅17萬人,只占整體多重慢性病人的5%。

醫改會今年11月針對332位多重慢性病人與家屬進行調查發現,超過4成每月要挑數天掛數科,平均看病花4.3小時。其中,3種以上慢性病人有33.3%認為藥量太多,擔心交互作用等問題,高達77.3%知道整合門診,卻有65%未用,認為「對病情幫助不大」(36.5%)、「找不到合適的醫療團隊」(27%)、「對藥品項數不滿意」(23.8%)。

醫改會進一步訪談醫事人員、醫療專業團體、病友團體、學者專家等,發現整合門診存在四大問題,包含一、沒有團隊,未從團隊人力設計支付標準是主因;二、沒有誘因,限制申報前3次整合診察費;三、沒有配套,健保署不再提供重點照護對象影響收案;四、沒有輔導,政府未輔導各醫院發展合適模式。

醫改會呼籲應全面檢討現行門診整合計畫及其收案條件、給付項目、支付標準的不合理等,並提出轉型時程規劃,以回應病人實質需求。

對此,健保署醫管組科長洪于淇說明,申報整合診察費前3次費用較高,主要考量病人從初診多科變成一科需要時間,因此提高給付,但第4次後仍有給付正常診察費,未來會再評估是否調整相關支付制度,而不提供收案名單,則是健保申報資料有時間落差,醫師直接查詢雲端病歷更能掌握患者即時資料,部分分區也有將輔導作業納入績效指標。

針對預算執行方面,洪于淇指出,去年相關計畫預算與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跨層級醫院合作計畫、遠距醫療會診共用4億,而醫改會所提的2.5億是指該計畫可用上限,並不是計畫就實拿2.5億,收案人數下降則是與為提高計畫品質於2019年曾調整內容有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