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救命神器」HFNC有治療共識 國內七大學會公佈照護指引

2021/12/09 17:16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瑞仁(右2)昨天和七大學會共同發表「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照護指引。(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提供)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近年來,「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簡稱HFNC)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重症病人可透過非侵襲性供氧裝置獲得氧氣供應,避免插管,因此被喻為「救命神器」,而為了提升台灣重症病人照護品質,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號召國內七大學會共同撰寫高流量氧氣重症治療台灣共識,提供臨床照護指引,要讓重症病人可以自在呼吸。

顯著降低插管率及死亡率 健保已納入給付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瑞仁指出,相較於非侵襲性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及傳統氧氣治療,「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能顯著降低插管率及死亡率。另外,近年研究逐步將「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使用於不同疾病的重症病人,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炎、心衰竭、急性高碳酸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肺阻塞)、拔管後的相關照護、氣管插管、鎮靜和麻醉期間的氧氣供應、緩和療護及COVID-19治療等情境,日前在學會爭取下,「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已經納入健保,進一步造福廣大的重症病人。

同時也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的黃瑞仁表示,針對台灣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的臨床應用並無相關共識,因此由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號召七大學會,包括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鄒美勇、台灣呼吸治療學會理事長朱家成、中華民國呼吸治療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秀鳳及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及專家群,一起撰寫高流量氧氣重症治療台灣共識,期許提供台灣重症團隊高流量氧氣治療的方向。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黃偉春說明,其實把「濕化高流量氧氣治療」當做救命神器,好像過度神化,此項治療只是一種替代工具,幫助COVID-19病患度過高風險期,避免走向插管。

黃偉春表示,高流量氧氣重症治療台灣專家共識是從今年除夕開始作業,3月6日進行台灣專家第一次共識會議,6月5日安排「新冠病毒重症個案臨床處置」線上教育訓練,課程中重症專家認同,高流量氧氣治療可以降低新冠重症病人插管率及加護病房入住率,且不會造成嚴重飛沫傳播。

6月6日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臺灣醫療品質協會、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及台灣急救加護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聯合」邀請美國紐約感染科專家張凱銘醫師分享如何提升COVID-19照護品質經驗,建議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能夠延遲插管就延遲插管;團隊於2021年6月13日進行第二次高流量氧氣重症治療台灣專家共識會議,並完成初稿。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秘書長葉育彰說明,因應疫情變化,健保署在6月10日新增「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申報代碼,並放寬「體位引流」申次數限制於新冠肺炎確診者使用,由公務預算給付;9月9日召開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會後決議將高流量氧氣治療正式納入給付,通過的適應症包括,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或窘迫的成人及兒童、拔管或脫離呼吸器後預防再次插管等。

黃偉春表示,高流量氧氣重症治療台灣專家共識集合國內菁英重症醫師、麻醉專科醫師及呼吸治療師,撰寫九大章節,包括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高碳酸呼吸衰竭、拔管後的相關照護、氣管插管、鎮靜和麻醉期間的氧氣供應、緩和療護、在COVID-19疫情下的特殊考量及臨床應用,在高流量氧氣治療峰迴路轉的適應症獲得衛福部認可的時機,提供臨床照護指引,提升台灣重症病人照護品質,讓重症病人可以享受自在呼吸的滋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