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運動要痠痛才有練到? 專家:動作品質更重要

2021/12/05 11:29

動作品質、速度、自覺出力程度、觸摸肌肉等,都可以作為訓練指標;圖為情境照。(圖取自Unsplash)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人會將肌肉痠痛視為運動的指摽、成效,對此,物理治療師表示,只要搭配妥善的訓練課表,就可以讓延遲性肌肉痠痛最小化,又兼顧訓練成效。

陳曉謙在臉書粉專「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發文分享,造成痠痛的原因非常多,運動當下產生的無力、痠痛,這種會立即感受到的,多是因為人體為了應付運動強度,體內產生的離子、荷爾蒙、心肺系統調節等化學變化,例如:重量訓練時快要做不下去的感覺,是因為體內氫離子過多,造成酸鹼值改變,進而使肌肉收縮效率變差,產生不適感。

運動後隔天的痠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因訓練強度過高、高比例的離心收縮、不熟悉的訓練動作而產生,常發生在初學者、訓練較不規律、不理想的訓練課表等情況,確切的生理機制有:肌纖維的微撕裂、酵素釋放、微小發炎反應、痙攣等。

動作品質才是運動成效的指標

許多研究發現,不論是運動當下或隔天的痠痛,訓練成效不會跟痠痛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不一定要練到當下快死了、炸裂胸肌、燃燒屁股」才代表有練到,若訓練課表妥當,既可讓延遲性肌肉痠痛最小化,又兼顧訓練成效。

每個肌肉在受到刺激時,反應不一定相同,像是較深層、長度較短的穩定肌群(Tonic muscle)具有抗疲勞的性質(Fatigue-resistance),訓練時並不會感覺明顯的痠痛不適,但可能心理上覺得很困難,很難繼續執行下去。

陳曉謙指出,動作品質、速度、自覺出力程度、觸摸肌肉等,都可以作為訓練指標,若學生或病患對痠痛較不敏感,可以觀察在反覆訓練幾下後,動作品質是否有改變,例如:深蹲到第10下身體開始晃動、槓鈴移動的速度變慢、學生說快不行了,或者手摸在肌肉的位置也可以感受是否有收縮、出力,上述都可以用來推測是否已達到超負荷(Overload),即是否有超出自身能力或訓練成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